不只是影像 凝視臺灣攝影史

林草所攝〈霧峰林家生活花園中的兒童女僕〉,見證當年臺人寫真館地方士紳的關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臺灣人可以什麼樣的視角來觀看自我與被觀看?以「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爲主題,從19世紀的早期臺灣影像, 20世紀日治時期臺灣人於各地開設的寫真館,到戰後臺灣第一代攝影家所拍攝的時代地景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林宏璋說:「不妨用每個瞬間切入,來認識臺灣的攝影史。」

以鏡子做爲攝影的隱喻,林宏璋策展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開館的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臺灣影像,林宏璋指出,此次幾乎所有的蛋白相紙皆爲首度曝光,「甚至有清法戰爭時,由法國收集而來的影像,以及霧社事件中日方留的紀錄,包括當時死傷慘烈的校長室操場。」畫面皆十分震撼。

出生於英屬殖民地的聖朱利安愛德華茲英籍的約翰.湯姆生,以及開業於香港的華人攝影師賴阿芳等,爲19世紀臺灣記錄下最初身影作品;寫真帖如1896年出版的《臺灣和澎湖羣島的回憶》,佚名拍攝者旁觀者視角,如實呈現清領時期臺灣的傳統生活與社會樣貌;臺灣第一代攝影家如張才,拍攝過日治臺灣、上海的中西文化衝突,和蘭嶼原住民慶典等影響,林宏璋說:「特別能詮釋處於夾縫中的視角。」

日治時期臺灣人於各地開設的寫真館,也呈現了不同的攝影視角,林宏璋指出在日治時期,臺灣人要能開設寫真館,一開始多靠地方士紳之力,如曾擔任霧峰林家非正式的家庭攝影師的林草,記錄林獻堂等人長達40年。

林宏璋表示,這些寫真館最珍貴之處在於紀錄了當時的地方重要慶典、婚喪喜慶等真實生活,如此次從「金淼寫真館」近500張照片整理的100多張影像,包括有皇民化運動、出征歡送會婚禮喜慶、客家生活等,爲楊梅留下重要史料影像。此外,也可看出「當年爲招攬生意,中途曝光、彩繪、多重曝光等技法都儘量展現。」

林宏璋亦委託9組當代藝術家陳敬寶高俊宏張幹琦曹良賓樑廷毓陳飛豪、NIJ鬼島踏查日記新加坡影像研究學者莊吳斌,以及菲律賓藝術家希林施諾,以「藝術研究」計劃方式展出,「尤其莊吳斌、希林.施諾的加入,希望串起東南亞及華人圈的攝影史,呈現不僅是影像,更是資產的攝影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