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評|金融亦是國之重器

金融被視爲國之重器,有些人可能還比較陌生;在一般人眼裡總覺得先進技術、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比如先進機械、尖端武器等纔是國之重器。

不錯,這些硬科技實力的確是國之重器,但金融同樣亦是國之重器,這主要是基於從“軟實力”層面來考量的。因爲金融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是經濟發展的血脈和穩定的基礎;尤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需要推進金融強國建設來加快金融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以及真正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支撐。

金融是中國經濟社會的“活血劑”。金融與我們社會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雖然經濟是金融的基礎,但金融可對經濟發展起到強大的反哺作用,越是建設現代化國家,越是需要金融業先行,沒有現代化金融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經濟,更不可能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金融越是發達,金融機制越是先進優越,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就越強。尤其,實體企業的發展與復甦、國家經濟的振興須臾都離不開金融的“滋潤”;還有各類市場經濟主體猶如一個國家經濟的軀幹和血管,而金融就是這軀幹和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沒有了血液,整個經濟就會停滯,最終歸於“潰敗”。因而,我國要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意欲到本世紀中葉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必須要把金融強國這項宏偉工程做實、做好。

金融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調節器”。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大的目的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分享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紅利。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社會制度設計是基礎,固然十分重要;但金融同樣能在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它可通過金融調節和分配資源的“神經中樞”作用,比如要求做好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大文章,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等來實現金融對特殊行業、特殊羣體的傾斜,將普惠金融惠及更多社會金融弱勢羣體,使其得到更多、更大的“扶持”,享受更多金融“陽光雨露”。因而實現執政黨的政治夙願——真正體現金融發展的政治性、人民性,大力發展我國現代金融無疑是最迫切、也最具現實的手段。

金融是突破新質生產力發展瓶頸的有力“核武器”。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科技硬實力的較量;但科技硬實力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強大的金融支撐。美國的經濟發達、科技實力雄厚,得益於美國金融是全世最最大的,它爲美國科技領超全球提供了巨大的動能。我們當前處在一個經濟向高質量方向邁進的關鍵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亟需大力發展新質生活力以及突破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切“瓶頸”。爲促使我國新質生產力能快速突破並取得成果,國家提出要求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目的就是讓金融不斷適應我國科技發展的要求,爲科技在關鍵重大生產技術突破上提供強大金融支撐;這要求金融業未來在推進我國科技硬實力建設以及重大關鍵技術爲內涵的新質生產力上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愛”,充分釋放金融“核潛能”;同時,通過提供到位的保險服務,爲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保障,促進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金融是深度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探測器”。我國經濟要深度融入世界,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必然離不開金融的現代化、全球化,不僅需建立完備的現代金融調控體系、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現代金融機構體系、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等,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且更需我國金融業樹立現代化視角,睜眼開世界,汲取世界先進金融理念和金融發展成果,聚焦金融行業創新發展,不斷加快推進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既爲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提供“貼心”的金融服務,又爲全球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置業營造良好金融氛圍。很明顯,要打贏我國經濟競爭戰,爲崛起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積累堅實的基礎,金融業發展與強大必不可少。

金融是實現中國強國夢的“集結號”。我國要想真正成爲世界經濟強國,必須加快金融強國建設,也就是金融對中國經濟滲透力、影響力和激發力必須空前的“高漲”,這無疑是向全中國人民發出建設強大金融國家的總動員令。而確保這個目標實際,要求金融業必須加緊各項基礎制度的制定、修訂、補充和完善,尤其是要完善各項內控基礎,紮實金融風險防範的籬笆,包括信貸投放、財務營運和隊伍建設等,避免金融腐敗,使金融業始終運行在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爲中國經濟復甦以及騰飛奠定堅固的“金融土壤”。

作者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

編輯 肖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