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文姬命途多舛 宋人畫中藏密託古喻今
〈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所謂人物均穿着宋、金服飾。(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文姬歸漢的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戲曲搬上舞臺,也是諸多名家畫作的題材,蔡文姬除了是與卓文君、李清照等人齊名的才女,她的身世與境遇更是反映了時代亂局下的滄桑無奈而倍增張力。近日故宮展出的國寶〈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除了描繪蔡文姬,更有託古喻今,呼應南宋祈盼皇帝歸來的心情。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文姬歸漢圖,除了〈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還有〈明仇英臨閻立本文姬歸漢圖〉、〈宋李唐文姬歸漢圖〉,此次展出的此幅作品無作者款印,但舊傳爲南宋時期院畫家陳居中所繪。人文歷史建築導覽講師林墾便指出,畫中人物除了蔡文姬,還有匈奴左賢王、兩人的兩名幼子,以及漢廷使節。「畫面上便呈現了蔡文姬妻子、母親,以及漢節女的三重身份」。
蔡文姬爲東漢名士蔡邕之女,自幼對經史子集無所不曉且精於音律,《三字經》中有「蔡文姬,能辨琴」即是指她6歲聽父親彈奏時能立刻聽出是第幾根絃斷了。她先是嫁予名門之子衛仲道,卻在不久後面臨喪夫之痛,蔡邕也在呂布、董卓之爭中喪命,東漢末年的兵荒馬亂中,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被左賢王納爲夫人,10餘年後曹操念及蔡邕的故人之情,才決定把她接返中原。
林墾指出,〈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中,可看到左賢王露出全面,蔡文姬僅側臉,是爲尊當時的夫妻之儀;二名孩童,幼子環抱着蔡文姬表達不捨,長子在幼子旁規勸;而漢使節着寬袖服展現其爲漢使的身份,而蔡文姬在此情景中,面臨着拋夫棄子,成全返國節女的哀嘆。
陳居中所繪雖是文姬歸漢的故事,但畫中人物均穿着宋、金服飾,符合宋代的寫實風格,且北宋滅亡時,徽、欽二宗與衆后妃們均遭金人挾持,情況和蔡文姬的際遇頗有
頗有侔合處。可推斷此描繪文姬歸漢故事,是藉扥古以喻今,宋高宗生母韋太后雖被接返,但仍是一段不堪面對的歷史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