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美軍演習 國防院學者促國軍電戰版本強化更新

針對國軍電戰整備,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助理研究員高志榮指出,國軍應加速與美軍協議,依美軍現有3小時作業時限內更新電戰版本的能力,縮短國軍版本的更新時間,並強化臺美電子情資交換,以及提升國軍整體電戰能力更新。

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委任助理研究員高志榮昨天以「美空軍『迅捷渡鴉』演習對國軍電戰整備之啓示」爲題,撰寫即時短評刊登於國防院官網,指出美國空軍第350頻譜作戰聯隊,日前完成「迅捷渡鴉」(Exercise Rapid Raven)演習,藉由演練因應對手電戰干擾後的即時反制作爲,驗證新技術提升後,保有電磁頻譜作戰優勢的先進能力。

高志榮提到,演習藉由運用各式載臺的電戰裝備,偵搜對手行動中的各式雷達作戰模式電子參數,並運用數據鏈路傳輸回該聯隊,續由官兵導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識別等技術,爲電子戰支援手段,快速執行電戰攻擊及電子資料反應檔版本編建,於3小時內回傳給美空軍70餘種飛機系統。

面對美軍電戰版本更新作業時限縮短爲3小時,高志榮指出,美國空軍原本是每季才能作業一次,而國軍則是在提出新威脅時,由美軍完成版本傳輸至空軍作戰指揮部,再將其傳至空軍各聯隊下載到飛機及莢艙。

高志榮提到,國軍電子參數偵搜是依靠地面偵搜站臺、空中各式飛機及可即時下鏈的幻象2000戰機攜掛ASTAC電子偵搜莢艙,執行對臺海周邊威脅電子參數比對識別,不熟悉的電子信號則是向美方提出釋疑,但中共空軍在臺海演訓及戰備警巡時,其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空中兵力,均未開啓雷達,致使其電子參數較難偵獲。

對於產生的問題,高志榮表示,電戰版本均需靠美軍提供或是購入參數自行編建於國造與法系裝備,一旦臺海發生衝突,若無電戰版本,作戰載臺及地面偵搜設施只能顯示爲不明威脅(UNKNOWN),較難識別威脅種類,來採取適當對應行動或電戰防護作爲,尤其是空中對應時間極短,亟需更新電戰版本。

對於國軍在電子戰應加速和美軍協議的事項,高志榮指出,應縮短國軍電戰版本的更新,能依美軍3小時作業時限,提供國軍電戰版本,其次爲臺海軍事是對臺灣首當其衝,衝突爆發時即可偵收敵參數,但辨識能力不足,故提升LINK-16數據鏈路能力,可回傳參數至美軍系統,另或全面提升至LINK-22系統,來達成電戰參數傳輸的目的,藉以強化與美電子情資交換及國軍電戰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