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疏失致醫師染疫?麻醉醫師:防護裝備下執行插管更辛苦、風險高
插管疏失致醫師染疫?插管時機、流程、風險,專家一次解答。(示意圖/Shutterstock 非新聞當事人)
替新冠肺炎病人插管,真是如此高風險的行爲?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又面臨哪些險境?新冠疫情爆發1年多來,國內出現首位醫師染疫,由於一開始傳出這位醫師是在爲確診患者插管時遭感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因此公開質疑防護流程未確實按照SOP,表示如果他是院長,第一件事就是開除醫師,引發醫界譁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先澄清,染疫醫師只「協助」麻醉醫師進行插管,網路則流傳自稱是染疫醫師任職醫院的麻醉醫師的聲明,表示插管絕對遵照標準流程做好防護,遭感染的醫師雖然在場,但沒有執行任何插管動作,自然沒有插管技術的問題。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名確診醫師到底如何被感染、哪個環節出問題,但插管的危險性成爲民衆關心的議題,插管真有這麼高的風險?
替新冠肺炎病人插管是個高風險的動作,醫護人員必須做好防護,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圖片來源 / pixabay 康健雜誌提供)
●麻醉醫師:防護裝備下執行插管更辛苦、風險高
「面對新冠肺炎病人,希望能快速插管,但插管是技術活,不是100%一下就能插上,尤其身上穿層層防護裝備,行動較不方便,也較看不清楚,在很不利的情況下插管,是很辛苦、高風險的工作。」臺灣麻醉醫學會秘書長、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麻醉科主任丁乾坤道出插管的挑戰。
亞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劉佳穎指出,新冠肺炎病人與其他肺炎病患插管的時機相似,當出現呼吸衰竭,就必須插管輔助病人呼吸。
劉佳穎進一步解釋,當肺炎惡化時,病患可能有血氧不足的現象,或因呼吸肌肉衰竭造成二氧化碳堆積,或是病患本身意識不清、需要保護呼吸道時,都可能會需要插管,以呼吸器協助呼吸。尤其新冠肺炎病患病情可能快速惡化,必須視情況儘早插管。
●插管工作繁複 2醫2護已是最吃緊狀態
臺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主任鄒美勇表示,基本上,會由最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插管,因爲每個醫院的人力情況不一樣,不一定每個地方都有這麼多麻醉醫師,因此包括麻醉醫師、加護病房醫師、照顧重症病人的醫師以及急診醫師,只要具備豐富經驗,都有可能替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插管。
不過劉佳穎說,新冠肺炎病人若已進入重症或有肺炎需要插管,多爲比較緊急的狀態,除了負責插管的醫師專注在插管工作及呼吸道穩定,還需要另一位醫師監測病患當時的生命徵象,包括心律、意識、血壓、血氧等,一旦出現變化,可即時急救或緊急處理。
此外,執行插管的當下至少需要2位護理師,一人協助插管醫師進行給氧、抽吸痰液、遞管、協助固定等;另一人協助監測醫師給藥、紀錄生命徵象,若出現緊急狀況,還要給予急救藥物、強心劑、鎮靜藥物、監測儀器設置、緊急抽血等。
「其實人力是相當吃緊的。一般病房緊急插管時需要人力可能更多,但新冠肺炎下,爲了減少可能暴露的人員,2醫2護可能是最吃緊的狀況了。」劉佳穎說。
●降低病人缺氧、醫護感染機會 完善準備後於60~90秒內要完成快速插管
劉佳穎說明,一般肺炎病人插管流程如下:
步驟1:先進行給氧
步驟2:給予鎮靜與麻醉藥物,並視需要給予肌肉鬆弛劑
步驟3:以喉頭鏡觀察氣管位置後,放入氣管內管,再以甦醒球供氣(新冠肺炎病人不能使用甦醒球)
步驟4:確定插管位置適當且雙側肺部都有成功供氣後,就能連接呼吸器進行呼吸支持療法。
鄒美勇解釋,若有使用肌肉鬆弛劑、加上執行插管的過程中,病人是停止呼吸的狀態,所以最一開始必須先用面罩或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給病人氧氣;不過,一般插管流程,如果使用甦醒球供氧會造成飛沫噴濺,所以新冠肺炎病人插管時不能使用甦醒球,就必須在最一開始的給氧時間拉長,至少5~10分鐘,「才能儲備足夠能量(氧氣),本錢厚一點,讓後續插管更順利。」
而面對新冠肺炎病人,最好能在完善的事先準備後,於60~90秒鐘內完成快速插管,除了減少病人缺氧,也降低醫護人員遭感染的機會。鄒美勇說明,雖然插管人員會做足防護,包括防水隔離衣、護目鏡或護目裝備、N95口罩、雙層防水手套、髮套等,難免還是會有唾沫噴濺,因此要在完善準備下,儘量加速插管過程,降低感染風險。
醫護人員治療、照顧新冠肺炎病人必須全副武裝,是相當辛苦的工作。(圖片來源/ 康健雜誌提供 陳德信攝)
丁乾坤指出,即使依照SOP做了最好的防護,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也無法保證插管者100%不會被感染,尤其插管時非常接近病人口鼻,飛沫又可能有最高的病毒量,是具高風險的動作。不過,他強調,這並不代表病人身上其他地方濃度都很低,「只要有接觸,就有機會(感染),整個負壓隔離病房環境都有可能。」
鄒美勇也表達對醫護人員的肯定,在高風險之下從事拯救病人的神聖工作。至於造成醫師染疫的可能原因很多,尚待釐清,但仍不能否定醫護人員長期的辛勞,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
而對於楊志良的言論,陳時中除了在記者會上表示「無言以對」,也在廣播節目中談到:「有相當聲望的人,應當要有同理心。」醫療機構是距離病毒最近、最危險的環境,負責照顧新冠肺炎病人的醫師又站在最最前線,「大家還要要求什麼?」「我第一時間只希望社會幫醫護集氣,祈福早日康復。」
至於是否會加強相關的防護措施與危機處理?陳時中迴應,就目前而言,臺灣的感染管制系統完整,不用懷疑醫師是否防護衣沒穿好;如果防護衣沒穿好、成爲破口,國內的疫情早就不是今天這樣。未來,官方仍會持續根據新的科學報告,適時針對感染防治策略調整改善。
●染疫醫師、護理師狀況穩定 盼傷兵治好再站第一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也在個人臉書中表示,「這位醫師進負壓病房照顧病人,『都有』依照規定穿戴應有的防護裝備,醫院病房也都有互相協助、提醒的機制。我們及專家尚未能確定在充份防護下是如何染疫的(也許永遠也無法確定,只能找出比較可能的點),這裡也突顯沒有所謂100%的防護,在裡面醫護個人的狀況、病人的病毒量、突發的事件;都是可怕的挑戰。」
王必勝也透露,受感染的醫師和護理師目前狀況都穩定,醫護正用全力照料一起作戰的「同袍」。他更有感而發地說:「戰士在槍林彈雨中中彈,我們該責罰他嗎? 這樣還有什麼人敢上戰場?期待大家能給我們些許時間,把傷兵夥伴治好,把堡壘修復,我們很快的會再站上第一線,守護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