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6G商用布建 還有大挑戰
5G商用不如預期,支出顯著縮編,促使各方務實思考6G發展步調。6G預計將藉由提供「前所未有的聯網速度、接近零延遲以及原生人工智慧、整合通訊與感測、環境物聯網、非地面網路和全息通訊」等先進技術的無縫整合,徹底改變通訊原生網路。
6G標準化已成爲3GPP的關鍵討論議題,電信通訊產業也聚焦6G技術應用前景,展開各項技術的先期規劃與研發;同時以發展「統一且全球化」的6G標準、避免標準破碎化爲目標,進行跨國、跨組織與產業間的合作。
2020年在5G商用化、大鳴大放時期,系統設備供應商就開始擘劃6G願景。隨着5G支出放緩,已影響電信業者與系統設備大廠對6G之看法,並將採取更務實觀點發展6G技術與應用。電信商與系統設備大廠開始思索、重新審視6G之發展脈絡與優先事項,更務實邁出6G戰略性佈局第一步。
而穩定演進、簡化架構、原生技術、永續發展、開放安全等,皆爲6G優先衡量事項。5G發展初期,電信商以非獨立(NSA)和獨立式(SA)網路架構進行部署,但至2024年中,僅不到兩成電信商升級爲5G SA,導致許多5G承諾的創新未能實現,使多數5G「原本承諾的創新」在NSA架構下,遲未能落地展開規模商用。
電信商在6G發展上汲取教訓,在6G標準化過程中應簡化核網架構的選項;即是以單一6G架構爲升級路徑項目,不應制訂多個NSA架構選項,以免重蹈覆轍5G經驗,讓日後升級至SA的進程遲緩。由於6G核心網路須完全符合雲原生的原則,且另一支柱爲軟體定義網路,加上AI加持,將有利於電信商更有效率實現6G網路架構的簡化,進而達到更低的營運成本,加上可擴展且靈活的部署模型的目的。
另外,6G商用應避免強制硬體更新且穩定演進。5G商用落地五年,實績不如預期,若2030年又要進行6G系統設備大升級,電信商有沉重負擔。2023年9月NGMN發佈「6G立場聲明:營運商觀點」的文件中特別指出,「6G不得強制觸發5G基礎設施的硬體更新;且6G推出需要允許可透過對現有網元進行基於軟體的功能升級來實現某些場景,以滿足6G的要求」。也就是電信商希望6G必須是5G的「逐步演進」。應由電信商根據營運實際部署需求,而非因新技術標準(如6G)出現,就「必須」汰換升級。
6G技術發展標榜從標準制訂第一天起就須將AI、NTN以及ISAC等技術以原生姿態納入6G開發過程,擁抱自我修復、自我優化、自我組織等功能,且透過支持原生的AI創新應用服務。同時6G原生NTN標準將建構出3D全覆蓋網路,利用軟體定義實現多層多軌道和網路中的網路。且6G將利用原生ISAC技術,實現通訊和感測的全面整合,使6G成爲通訊、感測、運算一體化的網路,達到即時監視和控制,成就數位雙生和6G世代殺手應用。
6G作爲未來數位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將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等方面與社會永續發展緊密相連。故6G的設計應在各個方面實現永續突破,從改善網路覆蓋範圍到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等,實現「以6G推動社經永續」發展目的;而要實現此目標,需將永續性置於6G技術開發的中心,讓產學研從標準制訂開始,乃至於軟硬體開發製造及營運環節,都能以發展「永續的6G」爲目標。
6G網路需要更縝密的身分驗證和加密系統,在未來可程式化、分解和切片的網路中進行超高層級安全驗證,甚至藉由結合AI與量子密碼學等技術強化資安能力。
在經歷5G資本密集發展,但因缺乏亮眼應用體驗創造收益,使得支出滑落,電信業者對未來五年的6G商用抱持保守態度。技術上6G雖提出諸多「原生」技術概念,仍無法與現有正交分頻多工(OFDM)技術脫鉤;也缺乏更先進的調變技術或波形設計。產業或許還需深度思考,6G發展的優先任務可能透過解決尚未廣泛開發和部署的使用情境和應用,來履行5G最初的承諾。而擘劃華麗的6G應用場景是否能與當年5G願景描繪的應用場景有所不同、是否能打造出6G殺手級應用,有待時間證明。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