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文化人大遷徙 臺東「八仙洞遺址」可能源自非洲!
▲臺東八仙洞遺址,洞穴先前被宗教人士佔做寺廟使用。(圖/翻攝自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
中研院院士臧振華領導研究的臺東舊石器文化「八仙洞遺址」,自2012年起又陸續發現13個新洞穴,涵蓋年代從距今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都有。臧振華說,由於遺址文物與東南亞等地的遺址有共通之處,因此可推測長濱文化應是由非洲遷出的一支。
臺東知名景點「八仙洞」是唯一國定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不過如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以及崑崙洞等早期多被修行者當道場或納骨塔使用,最大的靈巖洞則被寺廟佔據。臺東縣政府近年透過法律途徑陸續收回被佔據的各洞,今年7月完成全部拆除後,隨即委託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臧振華教授率領研究團隊開挖。
臧振華16日在臺東出席「2017年南島民族國際研討會」,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靈巖洞地底1公尺深處挖掘到陶甕碎片和動物骨骸,能證明是2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蹟,幸好文化層未被寺廟破壞。
臧振華說,八仙洞是人類史相當珍貴、特殊的遺址,涵蓋的時間可回溯到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還有「潮音洞」內距今6000年前的「先陶文化」,以及2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洞穴從海拔10多公尺到200公尺都有。他說,從內部文物可推測,東海岸的地殼擡升速度每年約7公釐,越上層的洞年代越久。不過目前還未發現人類骨骸,推測可能與洞穴潮溼有關。
另外,臧振華也指出,東南亞越南、菲律賓和中國福建等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物,部分與長濱文化相似,因此推測長濱文化人是8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一支。臧振華說,人類在8萬5000年走出非洲,6萬年前分4方向往亞洲擴散,其中一個路線就是循島嶼和大陸的海岸線,向東南亞、婆羅洲、菲律賓、華南、臺灣甚至日本等地遷徙,因此長濱文化人在人類大遷徙的歷程中佔有一席之地。
八仙洞原本被認爲有17個海蝕洞穴,其中多被廟宇佔用,不過自2012年起又再發現13個洞,使八仙洞遺址洞穴達到30個,有3層文化層。臧振華表示,更高處可能還有其他文化層,但政府單位目前先以保留規劃和展示爲主,暫時不會進一步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