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輿論形象也是營商環境,關乎中國形象

來源 | 長江日報

作者 | 記者朱建華

導 讀

央視記者河北燕郊採訪受阻;

河南鄭州鄭東新區教文體局拒絕採訪,要求“預約、請示”“必須讓跑口記者來”。

互聯網時代,地方形象會因爲輿論而被無限放大,地方該如何正確對待記者採訪,維護好輿論形象?

今年3月,有兩件事令人難忘:一件是河北廊坊發生爆燃事故,有記者採訪時被“強行勸離”;另一件是記者針對網民留言反映的內容,到河南鄭州鄭東新區教文體局採訪時被拒絕進門,“必須讓跑口記者來”“局裡規定須提前預約,還要請示市教育局才行”。

第一件事發生後,中國記協微信公衆號發佈的刷屏媒體人朋友圈,河北省委後來召開專題會議強調,“支持和保障媒體記者正當採訪”。第二件事發生後,人民網刊發的評論指出, 對記者採訪閉門不見,充滿着濃濃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

類似的事件並不新鮮,但每一次發生都會影響地方形象。一個地方的形象是長期形成的,輿論形象好,地方形象就會好;反之,輿論形象差,地方形象難免也差。 互聯網時代,地方形象會因爲輿論而被無限放大,如何正確面對輿論變得越來越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春節之後,不少地方陸續召開了優化營商環境大會, 有的地方明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一把手”工程。其實,輿論形象也是一個地方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一個地方對待記者正常採訪,採取的工作方式方法粗暴簡單,作風上還停留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這勢必影響一個地方的招商引資和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而言,輿論形象也是營商環境的一部分。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有領導幹部強調,“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如果一個地方頻繁發生有損輿論形象的事件,肯定不利於地方形象塑造。進一步看,如果各地有損輿論形象的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肯定也不利於我們在國際上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新徵程上有風有雨是常態。面對諸如爆燃事故的情況,能不能正確對待記者採訪,直接影響一個地方的輿論形象, 而這不僅事關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同樣事關中國形象。

真心期待類似記者採訪被“強行勸離”、吃“閉門羹”等情況,今後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