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破除區域壁壘 釋放民生紅利

新華社南京5月26日電 題:長三角破除區域壁壘 釋放民生紅利

新華社記者朱國亮何磊靜

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26日在江蘇無錫市召開。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於2020年底收官,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即將開啓。

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318項任務,其中196項已完成,122項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項目破除區域壁壘,加速區域一體化,釋放大量民生紅利。

互聯互通增便利

過往,吳企平上海嘉定看望女兒,總要七彎八拐繞上半個多小時,現在開車僅需幾分鐘。

吳企平家在江蘇省太倉市陸渡村,緊鄰上海嘉定區。由於中間隔着一條新瀏河,加之地處省際交界處兩地之間道路一直未貫通。

2020年6月28日,列入長三角一體化首批省際斷頭路貫通計劃的嶽鹿公路貫通,對接嘉定城北路,兩地之間通行時間從原來半個多小時縮短至數分鐘。

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共有17條省際斷頭路納入任務之中,截至2020年底,已有5條道路貫通,餘下道路正在推進建設中。

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面取消、高鐵營業里程超6000公里、“長江港航區塊鏈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過去3年,數十項交通互聯互通項目實施,進一步壓縮了長三角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3年來,公共服務互聯也在加速。區域內41城實現醫保“一卡通”,門診可直接結算;8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10個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實現地鐵乘車“一碼通行”。

共建共享添福利

77歲的蔡老伯是江蘇無錫人,患有慢阻肺30餘年。近年來,其病情症狀不斷加重,以致日常生活難以自理

2019年,上海瑞金醫院無錫分院投入運營,337名來自上海的專家在無錫完成多點執業註冊登記,並定期開展診療活動,爲無錫市民帶來上海醫療資源。

在瑞金醫院無錫分院入院治療後,身處上海的專家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爲蔡老伯制定診療方案,老人病情逐步好轉。

從今年4月19日起,江蘇宜興太華鎮1594戶居民企業就近取電,用上了“安徽廣德電”。藉助“外電”供應負荷1000千瓦,這個省際交界處的小鎮用電更有保障。

無錫宜興供電公司設備部主任王勇介紹,過往,省級交界處電力配網處於剛性隔絕狀態,多爲單電源供電,遇惡劣天氣,配網末端用戶常遭遇斷電。在一體化建設推動下,宜興、廣德實現跨省配電聯絡,相當於爲兩地交界處居民、企業用電提供了“雙保險”。

跨區醫療、跨省配電到共建高品質旅遊目的地,從共促體育聯動發展到深化區域養老服務合作,過去3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實施一系列跨區共建項目,給區域內居民帶來諸多福利。

聯防共治享紅利

2020年以來,上游安徽郎溪縣逐步退出青蝦養殖後,下游位於江蘇溧陽市境內的天目湖水質更加清澈了。

天目湖是江蘇生態旅遊示範區,也是溧陽市民的“大水缸”。2020年1月至3月,因上游郎溪縣凌笪鄉青蝦養殖戶累計排放約300萬立方米污水進入天目湖,引發一場“水質危機”。

危機發生後,溧陽與郎溪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給予合理補償,引導上游養殖戶退出青蝦養殖,令天目湖水質比以往更優。

下游治理、上游污染,是跨區域河流、湖泊治污的一大難題。推進一體化發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污染賠償機制,長三角地區走出一條環境共治之路。

在探索環境共治的同時,“信用長三角”建設也初顯成效。截至2020年底,三省一市通過“信用長三角”網站公示區域聯合獎懲名單信息240餘條,約80家企業被區域金融機構落實信貸約束措施。

協同推進“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全面推行普通商品線下理由退貨、異地異店退換貨。截至2020年底,已發展異地異店無理由退貨承諾企業40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