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互動渠道 更好服務羣衆

人民網記者 曾 帆 白宛鬆

“各級領導幹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幹、久久爲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羣衆心中。”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這樣強調。

12月12日上午,由人民網主辦的2024網上羣衆工作大會在人民日報社召開,大會文藝演講環節主題是“不忘初心 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現場,一段短視頻將與會嘉賓的記憶拉回到蘭考的鹽鹼地、荒蕪的東山島、位於邊陲的大亮山,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的事蹟感動着大家。在影視作品中飾演焦裕祿、楊善洲的演員李雪健,作爲特邀嘉賓來到會場同與會者互動交流。李雪健說:“我將把今天的一些體會融入藝術創作中。”

與會者表示:“領導幹部要始終重視羣衆工作,羣衆找領導,往往是正常渠道辦不成的事,不能層層下壓、一轉了之”“我們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始終做到一心爲民、真抓實幹、敢於擔當”……

始終把握好問題導向、實踐導向,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近年來,人民日報社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黨報走羣衆路線光榮傳統從報紙延伸到互聯網,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幫助各級幹部把工作做到人民羣衆的心坎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在會上肯定了“領導留言板”的實踐探索,“希望人民日報社能夠繼續拓展網上羣衆工作平臺建設,守正創新,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本次大會上,各地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圍繞如何進一步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更好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展開交流探討。

“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要始終把握好問題導向、實踐導向,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增強政策彈性,提升治理韌性,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樹華說。

大會的主論壇和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分享了同羣衆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幹在一起的經驗做法。

安徽省黃山市委副秘書長石烽介紹:“爲做好旅遊旺季的工作,我們根據人民網上的羣衆建議,增設了紅綠燈12處、新劃了斑馬線13條、優化城鄉主幹道路5條。”

“經多方推動,司美替尼終於納入門診慢性病報銷範圍。”廣西壯族自治區信訪局二級巡視員張豔莉分享了當地根據羣衆留言幫助罕見病患兒家庭減輕負擔的故事。

“河北通過多方聯動,構建‘跨區域’協同服務格局;推行多元共治,建立‘跨系統’矛盾化解機制;拓展服務範圍,以小切口促進‘跨部門’合作等方式着力加強熱線服務工作。”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副局長李勇介紹。

“我們對人民網上的羣衆聲音非常重視。”河南省焦作市委辦公室副主任陳戰東介紹,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焦作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專項工作機制,對留言緊急程度分輕重緩急進行辦理,每一種情況都有一個方案,堅持結果導向,推動各個部門壓實責任、做好工作。

嘉賓們認爲,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網上羣衆工作平臺特殊作用更加重要,需要各方面更重視這個直連黨心民意的渠道。

主論壇上,人民日報“身邊事”融媒體欄目正式啓動。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與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將把這一欄目打造成爲跨平臺的融媒體產品。未來,“身邊事”將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和“人民網+”客戶端的支撐下,充分發揮新媒體矩陣的傳播優勢,傳遞羣衆心聲,迴應羣衆關切,更好地幫助羣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羣衆的一個個“金點子”轉化爲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話,保民平安、爲民造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政績。”12月6日,應急管理部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覆了一則來自退休幹部的建議。

“這名退休幹部提出的應對自然災害應該由‘搶險’向‘防險’轉變的建議非常有建設性。”會上,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網絡處一級調研員劉延鵬介紹,“我們感謝這些寶貴的建設性意見,也明確了應該加強的工作方向。”

2021年,人民網依託“領導留言板”打造互聯網建言平臺“人民建議”,更好服務各地各部門做好羣衆工作,成效正在顯現。

從“十四五”規劃到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年度民生實事,從保護歷史文物到反對食品浪費,從優化營商環境到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近年來,“人民建議”不斷在互聯網上暢通傾聽民聲、匯聚民智的渠道,羣衆的一個個“金點子”轉化爲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羣衆建議中蘊藏着豐富的智慧,有些好的羣衆建議還被寫進了政策文件。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國家檔案局等分別依託“領導留言板”上的“人民建議”開門問策。

本次大會還啓動了2025“我給兩會捎句話”建言徵集活動暨“人民建議直通車”融媒體項目,這將是人民網連續開展“我給兩會捎句話”活動的第十五年。僅2024年,該活動就收到26封省部級幹部回信和2萬條視頻、32萬件留言,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網”來互動之間,是“心貼心”的交流,是政情民意的“雙向奔赴”,也是中國民主不斷髮展的註腳。未來,更多暖心的“迴音”故事還將被書寫。

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手段結合起來,貼近羣衆、服務羣衆

羣衆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如何以創新思維、務實舉措,繼續踐行並發展這一路線,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回顧了人民日報社堅持不懈走好黨的羣衆路線的三個階段。從早期的羣衆工作部聯繫羣衆,到人民網設立“領導留言板”實現網上互動,再到開通“人民建議”欄目引導互聯網建言文化,人民日報社不斷創新羣衆工作方式,拓寬黨羣溝通渠道。

這些轉變不僅彰顯黨媒對羣衆路線的堅守與創新,更體現了我們黨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和積極應對。

“建構新連接,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要求我們必須因時而變,加快‘人工智能+’迭代發展,不斷提升‘智慧治理’效能;也要求我們必須隨事而制,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羣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介紹了人民網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新技術研發應用方面的積極探索,如新近推出的羣衆工作智能化系統“民意通”,發揮黨報黨網優勢,助力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爲基層減負賦能。

技術的革新,不應成爲脫離羣衆的理由,而應成爲更好凝聚服務羣衆的手段。徐立京認爲:“在變革與創新的過程中,要有不變的堅守,就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自覺做矢志爲民造福的無私奉獻者。”

“代表工作的基本面是羣衆工作。人民網作爲重要的網上羣衆工作平臺,與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共同開發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臺,密切銜接並融合推進,至今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傅文傑介紹,雙方以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爲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

“人民網作爲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手段結合起來,進一步貼近羣衆、服務羣衆。”人民網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說。

新形勢下,網上羣衆工作平臺在聯繫羣衆、彙集民意中的特殊作用愈發凸顯。用好網上羣衆工作平臺的建設性輿論監督功能,將羣衆的意見建議轉化爲改進工作的動力和方向,有助於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鄭莉茵、彭姝婷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7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