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揚帆逐浪行
■奮鬥百年路啓航新徵程·神州行
海闊水清憑魚躍,風暖林綠任鳥飛。在北緯18°的珍珠海岸線上,海南陵水,承載着厚重的紅色歷史,也見證着中國教育改革開放的故事。
“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海南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鏗鏘有力的話語爲海南教育對外開放指明瞭方向。
2019年6月20日,教育部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明確推動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勇立潮頭的教育改革篇章從此開啓。
2020年6月3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掛牌設立,成爲國家深化教育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橋頭堡”。
昔日漁村灘塗,今天已生鉅變:校園建築拔地而起,知名高校陸續簽約,“未來教育之城”逐漸浮現驚世容顏……
樹立教育對外開放新標杆
沿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半島向南行至陸地盡頭,登上黎安鎮海岸線的制高點港門嶺,東有雙帆石矗於海面,西有漁村潟湖交錯坐落。極目遠眺,可見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鑲嵌于山、海、湖、河、林、灣、島之間,呈現面朝南海“大鵬展翅”之勢,登臨者無不感嘆其絕佳的地理位置、絕美的自然風光。
“推動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擴大教育開放……”一聲令下,海南全省上下聞令而動,拿出最佳的地塊、最好的資源、創造最優條件辦教育。
2018年4月13日以來,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不斷提質加速,全省累計簽約各級各類教育合作項目120多個,開工項目420多個,總投資350多億元……一個個數字印證着這片教育熱土的生機活力。
“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是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適應我國中外合作辦學升級換代新形勢,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積極吸引境外教育消費迴流的重要舉措。要加強制度集成創新,創新招生制度,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研究投融資機制和開發機制,積極打造全球留學目的地。”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多次到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調研,推動工程進度。
在教育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謀定而後動,漸次開展一批標誌性、先導性項目,不斷爲“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增加註解。
按照“兩個要求”和“四種模式”,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兩個要求”即引進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獨立辦學,引進國內知名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四種模式”即引進境外頂尖高校獨立辦學,國內外知名高校新設中外合作辦學,現有優秀中外合作辦學的示範擴展,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實驗室、國際學分課程等創新培養。
目前,已有20所中外高校與海南省簽約計劃進駐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包括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
“此刻,我們站在國際教育創新島的起點上,迎接理想的啓航……”今年10月11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爲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招收的首批入駐園區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典禮上,學生們齊聲朗誦,與試驗區共同開啓中國教育發展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
中國科學院院士、試驗區學術委員會主席陳十一說:“這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階段,是從輸送學生出國接受跨境教育,到‘在地國際化’的進一步轉型,將爲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
舉全省之力支持試驗區辦學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特區創造了“深圳速度”;時隔4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用實際行動創造了“自貿港速度”。
作爲海南自貿港建設的11個重點園區之一,海南採取超常規舉措推進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建設。自2020年9月開工以來,總投資31億元,園區創新實施“規劃、課題、勘察、諮詢、設計”五位一體的工作新模式,將規劃編制、工程勘察等各項前期工作由串聯開展轉變爲並聯開展,大大節省了項目建設的時間。
這一年,黎安實現從漁村小鎮到教育開放發展生動範例的驚人一躍。如今,漫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風小鎮校區,曾經腳下的灘塗已變爲現代化校區,你能真切感受到校園無圍牆、教室無壁壘、學術無邊界的開放式教育魅力。
作爲試驗區的先行探索校區,海風小鎮校區按照“大共享+小學院”的理念規劃建設並投入使用——入駐高校共享圖書館、教學樓等公共設施,根據學科需要使用專享“小學院”。“在試驗區裡,無論是教學區、宿舍區還是公共區域,到處都設置了討論交流空間、自主學習空間。在這樣的校園裡,我們充分交流、合作共享,體驗不同國家、不同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獲取更加現代化、國際化的知識和視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與北京體育大學學生李春雨說,儘管學校入駐試驗區的時間不長,但她和同學們已經深切感受到園區“大共享+小學院”的創新理念。
試驗區裡不僅有“大樓”,更有“大師”。
近日,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薛瀾來到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國際學習中心,爲師生們帶來一場題爲《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之路》的講座。講座結束後,學生們紛紛上前與薛瀾合照、要簽名,整個會場變成大型“追星”現場。
這樣的講座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將成爲常態。在“大共享+小學院”的辦學框架下,試驗區成立學術委員會,院士陳十一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成員包括薛瀾,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中科院院士湯濤,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夫·雷蒙,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婁永琪,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等衆多教育領域專家,融合全球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推動一流通識基礎課程和國際大師課程的互通互選。
豐富的課程資源,爲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凌健翔解鎖了新世界:“多位深度參與自貿港政策研究的專家爲我們講解海南的過去與未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參與到海南的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你們的校園不止在這棟教學樓裡,也不止在12.72平方公里的試驗區裡,你們的校園是整個海南島!”在一次和學生們的交談中,海南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曹獻坤說,海南將舉全省之力,調動全島、全國甚至全球的資源支持試驗區的辦學,“你們可以到海南自貿港全島任何地方,比如崖州灣科技城、文昌航天城去參與實踐,還可以到國內外不同校區去學習體驗”。
在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開展科普研學教育,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探索火箭升空的奧秘,在12公里的陵水海岸線進行行軍拉練,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師生的腳步已遍佈海南各地,在行走的課堂中,他們對海南自貿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立足海南連接全球
人均1萬元!試驗區爲首批學生設立了“海南自貿港未來英才獎學金”項目,鼓勵他們走進自貿港、園區、鄉鎮,探索現實社會問題,洞察創業機會,用青年智慧和團隊力量,提出解決方案、創造社會價值。
“學習不僅是學課本上的知識,更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英才項目的資助下,試驗區的學生可以深度參與到自貿港建設之中,成爲真正的自貿港新人。”試驗區國際聯合學院副院長羅青說。
當得知有“海南自貿港未來英才獎學金”項目時,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陶穆熙十分驚喜,他立刻集合7名同學組建了創業小團隊,並遞交了項目計劃書。“我們想打造一個體現自貿港理念的水吧,主要銷售用海南椰子和咖啡製成的飲品。也許,我們畢業的時候,我會有另一個身份——連鎖水吧總裁。”陶穆熙滿懷信心地說。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與北京體育大學學生何燁、李華睿和項雨天結合自身專業,設計了“環保運動—環保體育用品商貿平臺”,通過搭建綠色企業和環保產品的聯繫,推動海南打造“雙循環”綠色發展紐帶。“試驗區找到了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爲我們做導師,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何燁說。
在獎學金項目的推動下,一批批學生走進周邊鄉鎮,助力鄉村振興,這可樂壞了黎安鎮大墩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張澤浩:“試驗區的許多學生來我們這做社會實踐項目,幫助村裡發展經濟,爲村民探索致富道路。同時,國際教育創新島帶來了一批高校進駐,也爲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作爲中國首個承擔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先行者使命的園區,這裡的首批學生備受矚目。大批外媒聚焦海南陵水入駐的首批國內外高校,同時新華社刊發的《關注海南:中國學生期待海南“出國”留學》等英文稿件被多個國際媒體權威平臺轉載……上百萬瀏覽量的背後,是世界各地對這個中國教育對外開放試驗田、壓力測試平臺和集中展示窗口的關注。
曹獻坤錶示,下一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一流、配套設施完善的園區建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不斷健全國際教育創新制度體系,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教科產城融合的先行示範區和承接國際教育消費迴流的重要平臺。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遠眺黎安鎮,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的主校區已初露雛形,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重任在肩,全方位、深層次教育改革開放新格局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海南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呂同舟張婷劉曉惠李柯楊文軼王萌萌統稿:本報記者劉曉惠張婷)
《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27日第1版
作者:本報“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神州行”融媒體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