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讓遊客不再走馬觀花

原標題:

沉浸式文旅:讓遊客不再走馬觀花

肖鈺周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剛剛過去的暑期,上海文旅市場熱潮涌動。

戴上擴展現實(XR)眼鏡,眼看桃花飄落,耳聽越劇響起,只見黛玉挑着花籃緩緩走來,一邊吟唱一邊葬花;走進亞洲首個8K投影沉浸式體驗項目“深空未來”,藏於維也納的名畫《巴別塔》變幻爲3D藝術空間,原畫中比指甲還小的人物被放大到真人大小,彷彿觸手可及……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沉浸式文旅正成爲上海新消費的增長點。

數字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在數字化浪潮下,虛擬現實(VR)技術正與傳統文旅產業深度結合並加速應用,豐富了遊客體驗。沉浸式體感仿真技術搭配可穿戴設備,可以使人在虛擬場景中與人或物互動,讓遊客“身臨其境”。

作爲沉浸式文旅典型場景,上海戲劇學院出品的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將虛擬的越劇表演與真實的舞臺裝置有機結合併疊加顯示。通過XR眼鏡等設備,觀衆可以在徜徉大觀園的過程中欣賞《遊園》《閉門羹》等越劇表演片段,從過去的“看”黛玉葬花轉變爲“陪”黛玉葬花。

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X-META機遇時空元宇宙主題樂園同樣打造了一個沉浸式文旅典型場景——元宇宙劇場。藉助VR頭顯、體感反饋等元宇宙產業技術成果,該樂園讓遊客輕鬆“穿越”千年歷史,打通劇裡和劇外的“壁壘”。

上海豫園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物理空間有限,但通過AR互動+數字人技術,上海豫園將燈會搬入元宇宙,讓更多人能跨越時空隨時賞燈、祈福。

除了VR技術,沉浸式文旅場景也離不開8K超高清視頻技術的助力。利用這種技術,沉浸式文旅場景中的畫面能夠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現。

比如,“深空未來”沉浸式項目將超大屏8K投影應用於三維立體空間,可以精準呈現名畫《最後的晚餐》每平方毫米的微小細節,讓遊客彷彿來到15世紀末期意大利米蘭的聖瑪麗亞修道院,從畫作的“旁觀者”變爲“畫中人”。

“數字賦能增加了文旅服務的智能化、趣味性和互動性。”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熊競說。

融合數字技術的文旅項目可以讓遊客脫離被動接受的講解、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轉爲主動探索、沉浸體驗,從而開啓一場前所未有、充滿魅力的文化之旅。

政策推動文旅轉入新賽道

上海文旅產業正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和新技術革命。2023年6月,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助力文旅行業主體切入元宇宙文旅場景新賽道。

《行動方案》提到,鼓勵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館和商業街區使用XR、裸眼3D、全息投影、數字光影等虛擬現實技術和球(環)幕、智能感知等裝備設備,打造虛實交互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空間。

上海市徐彙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鬍弢說,《行動方案》發佈一年多來,上海在元宇宙場景探索、產業建設、企業發展及科研等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計劃在今年底前推出10個以上文旅元宇宙創新示範項目,到2025年上海文旅元宇宙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500億元,形成30個以上的創新示範應用場景。

早在2021年,《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到加快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文旅場館數字化改造。上海市文旅局今年印發的《上海市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設備更新行動計劃(2024—2027)》中還提到,要推動優質文旅企事業單位圍繞元宇宙內容、存算、傳輸和終端等技術層面更新一批設備,降低文旅元宇宙場景構建、運營成本。

隨着更多元、更豐富的沉浸式文旅場景不斷落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樣本”正在加速形成。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