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武同志逝世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稱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我國著名的煉油工程技術專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現代煤化工技術專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陳俊武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5月1日17時47分在洛陽逝世,享年97歲。
陳俊武(資料圖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陳俊武,漢族,1927年3月17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省長樂縣,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1949年12月參加工作。
陳俊武歷任石油工業部撫順設計院和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工藝室副主任、工藝室主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院長、公司經理、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等職。199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
據《中國石化報》報道,陳俊武中學時期就對化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1944年,17歲的陳俊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1946年,讀大學二年級的陳俊武到撫順人造石油廠參觀,第一次見到了日本人丟棄的一直沒有投產的煤制油生產裝置。國家石油石化工業落後、處處受制於人的窘況對他產生了巨大沖擊。他當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投身石油石化工業,用己所學爲國家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爲了心中的石油夢,4年大學生活,陳俊武把青春歲月全部融進一張張書頁和筆記之中。“外面的春天與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讓內心充滿芬芳。”陳俊武在日記中寫道。
畢業前夕,陳俊武以《化學工程與我——俊武求知旅程之一段》爲題,把自己幾年來的學習筆記整理裝訂,分成18類,各包以封皮,加起來竟有20釐米厚。
大學畢業後,陳俊武前往遼寧撫順,從事人造石油項目設計與生產,以解國家燃料油極度匱乏的燃眉之急。當時的人造石油廠,技術資料匱乏,生產條件簡陋。陳俊武一頭扎進車間,廢寢忘食,與技術專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接連完成蒸汽噴射器、蒸餾加熱爐等技術革新任務,並逐步成長爲一名青年技術骨幹。
1956年4月,陳俊武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黨許國、一生獻身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陳俊武說。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
陳俊武曾帶領團隊創造了煉油化工技術領域的多項“共和國第一”,爲我國流化催化裂化技術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20世紀60年代,隨着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原油供給不足的問題得到逐步解決,但當時國內的煉油能力和煉油技術都不過關,不能進行有效深度加工,汽油和柴油產率只能達到30%以上,“就像好不容易有了上好的稻穀,卻沒辦法把它變成香噴噴的大米飯”。
1961年冬,34歲的陳俊武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設計師。他吃住在工廠裡,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消化資料、分析計算、對比論證,腦子裡全是數據和方案。經過艱苦攻關,1965年5月5日,當清晨第一縷霞光拂過地平線時,位於撫順石油二廠南端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展現出鋼筋鐵骨的雄姿。這個自主開發、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裝置一次投產成功,帶動我國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0年,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扭轉了我國依賴“洋油”的被動局面,被譽爲新中國煉油工業的第一朵“金花”。
1969年底,根據國家需要,陳俊武隨石油工業部撫順設計院搬遷到位於豫西山區的洛陽市宜陽縣張塢鄉竹園溝,從此紮根洛陽50載。
1978年,由陳俊武指導設計的中國第一套快速牀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烏魯木齊煉油廠試運行成功,第一套120萬噸/年全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浙江鎮海煉油廠開車成功。1982年,按照陳俊武提出的技術方案建設的蘭州煉油廠50萬噸/年同軸催化裂化裝置投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優秀設計金獎。
1985年,由陳俊武擔任“六五”攻關課題組組長、指導設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在石家莊煉油廠實現產業化,該技術於198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9年,陳俊武負責設計的既有同軸結構、又有高效再生的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在上海煉油廠建成投產,該技術於1994年獲得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第一個發明專利授權。
“魚和熊掌兼得”,是陳俊武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懈追求。“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纔會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1990年,陳俊武主動卸任中國石化洛陽工程公司經理的職務。他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技術資料分類整理成冊,精心選取工業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和數據,一一覈對分析,用時兩年寫成《催化裂化工藝與工程》一書,於1995年正式出版。2015年5月,該書第三版出版發行。該書爲從事催化裂化行業的技術人員在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中搭建了橋樑,廣受讚譽。
“只要身體允許,我會繼續工作下去”
陳俊武(資料圖 來源:中國石化報)
2006年2月,春節剛過,陳俊武辦公室的電話就響了起來:甲醇制低碳烯烴試驗現場出現了由於催化劑磨損而使試驗無法正常進行的問題。他急忙趕到現場,查看電腦試驗數據後,二話不說,穿上工作服,迅速爬上幾十米高的反應器平臺,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在場人員都感到震驚。陳俊武常常告誡大家:“做工程設計的人,在現場工作的時間不夠,是幹不好的。”
從2011年開始,陳俊武與同事合作發表十幾篇關於中國碳減排戰略研究的論文,並用時3年寫就24萬字的專著《中國中長期碳減排戰略目標研究》。2015年5月,中國科學院邀請陳俊武參加在香山召開的氣候變化研討會,他的學術報告引起氣象專家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我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別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帶動創新。”陳俊武說。
陳俊武嚴於律己,在住房、公務待遇等方面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他謝絕了一些正常的福利待遇,堅持步行上班近20年。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上報材料時,他主動提出不報自己,而把課題組另一位同志納入獲獎名單。所在公司機關搬遷至廣州,組織給他提供了一套住房,也被他婉言謝絕。他捐出自己的20萬元授課費用於獎勵優秀青年學子,還默默資助貧困大學生直到畢業。他滿懷對科技隊伍建設的強烈責任感,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他提出採用“學分制”進行繼續工程教育,勉勵青年人提高基礎理論水平、練好內功。他呼籲老專家們都要帶“徒弟”,培養業務尖子,以形成“尖刀隊形”。
“我是共產黨員,就得講奉獻,不能搞特殊。”陳俊武說,“奉獻小於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獻等於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獻大於索取,人生就燦爛!”
陳俊武的生活裡也不全是數據、公式和模型,也有文學、音樂、體育和旅行。他對古詩詞尤爲喜愛,他常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喜歡看足球、排球、乒乓球比賽。
2019年10月7日,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據新華社報道,陳俊武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羣衆普遍認爲,陳俊武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技術成就,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傑出開拓者,是愛國奮鬥奉獻精神的模範踐行者。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學習陳俊武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弘揚科學報國光榮傳統,發揚不懈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風範,主動扛起建設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
資料來源:新華社 《求是》《中國石化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