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妤投身成癮防治 找回病患人生
臺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精神科醫師陳亮妤形容自己是個好奇的人,因此選擇相對冷門的成癮防治領域。(陳亮妤提供)
全臺約有2000名精神科醫師,其中僅300多位投入成癮次專科,臺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陳亮妤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她從臺灣成癮防治先驅束連文醫師手中接下臺北市毒品防治中心主任的職務,也開啓了她臨牀、衛政、研究三棲之路。
臺灣成癮治療始於2006年,政府引進美沙冬替代療法,成功減少因海洛因共用針頭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當時國外針對成癮者已建立完整的治療模式,有感於臺灣對於成癮防治的匱乏,陳亮妤2010年取得專科執照後,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博士,並在2014年返臺後投入成癮臨牀工作,同時擔任臺大公衛學院助理教授。
陳亮妤回想投入成癮防治的契機,和一位嚴重幻聽、妄想的安非他命使用者有關。當時她還是住院醫師,這名個案使用毒品後,拿着球棒揮舞,宣稱樓上有「綠光」要害他,遭鄰居報警後送醫。但治療過程中,她發現「其實他蠻善良」,因來自弱勢家庭纔會很早涉毒,後來個案成功戒毒並以修車維生、找回穩定生活,讓她深刻體悟到,把這羣人從社會邊緣「救回來」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近年國內新興毒品五花八門,有各種糖果、餅乾、咖啡包等樣貌,陳亮妤對新興毒品防制的倡議和檢驗系統的建立,功不可沒。當時她遇到幾個案例,懷疑是物質使用精神病,用傳統毒品檢測卻驗不出陽性反應,於是她積極與臺大法醫所建立合作,果然利用較高規格的質譜儀驗出各種新興毒品,開始描繪臺灣新興毒品使用者的臨牀表現,更順利推動臺北市校園新興毒品免費檢驗,並榮獲行政院頒發「全國反毒有功人士」。
陳亮妤是少數同時從事臨牀和衛政工作的年輕學者,她推動青少年藥癮補助、懷孕婦女藥癮補助等政策,她謙虛地說,自己是個好奇的人,也很幸運一路遇到許多願意支持她的長官,從臨牀到衛政「一切發生得很自然」,一路以來堅守崗位、做好該做的事,並努力在體制中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