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聽安、陳國樑》文獎條例修法獨厚商人
「明永樂青花花卉紋蓮子盌」在17日紐約拍賣會上以72.18萬美元(合臺幣2063萬)成交,比原先預估的成交價格高出50%以上。(圖/蘇富比)
據悉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有國內收藏者、畫廊與協會不斷遊說文物、藝術品財產交易所得減稅,由於明顯悖離租稅公平,修法提案屢屢不得其門而入。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本次行政院修正《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不僅文物、藝術品交易所得減稅的規定囂囂然入法,更被排定爲立法院本會期的優先法案。未來若在含混茫昧下照案通過,將成爲羞辱租稅公平的永久烙痕,其謬猶過於臭名昭彰的2009年《遺贈稅》修法。
我國所得稅設計採綜合課稅,於計算應納稅額時,將各類所得加總,目的在以加總後的所得度量「納稅能力」,隨所得增加而提高稅率,以達「量能課稅」、使高所得者負擔較重的稅負,「損有餘以補不足」。行政院《文獎條例》修正草案新增文物、藝術品財產交易所得采分離課稅規定,固定以成交價格之1.2%爲「有效稅率」,破壞所得稅量能課稅精神,衍生圖利富人的疑慮。
最耐人尋味的是,《文獎條例》減稅適用於交易文物、藝術品的個人收藏者、藝廊與拍賣行(以下稱「藝術商」)所賺取之「財產交易所得」;不適用於創作藝術品的「藝術創作者」所獲取之「執行業務所得」。茲舉同樣售出一幅10萬元的畫作爲例,說明修法將造成的稅負差異。
對於藝術商,修法通過後根據成交價6%設算之財產交易所得爲:100000×6%=6000元;按20%的稅率,所需繳納的所得稅負爲6000×20%=1200元。對於藝術創作者,根據財政部公佈畫作費用率爲30%設算,執行業務所得爲100000×(1-30%)=70000元;按綜所稅5%至40%的稅率,所需繳納稅額爲3500至28000元。因此,藝術創作者設算之所得約爲藝術商之12倍;所需繳納稅負約爲3至23倍。如此獨厚商人的課稅方式,有如懲罰藝術創作!
進論之,許多文物、藝術品價格昂貴,其買賣與交易集中於少數金字塔頂尖的超級富豪,1.2%的有效稅率有如替富人量身打造避稅工具,「損不足以奉有餘」。此外,本次修法還有暗渡陳倉的嫌疑。
根據統計,我國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中,藝廊以展覽形式買賣之營業額向來大於拍賣。根據行政院會通過的條文,租稅優惠範圍包括文物、藝術品之展覽與拍賣。換言之,所有次級市場交易皆可適用。然而截至目前爲止,所有的討論不論是媒體或是立院政黨協商,都僅提「拍賣」,絕口不提規模更大的「展覽」,有心者是否刻意忽略展覽,夾帶闖關更大的減稅利益?
本次《文獎條例》修正,滿朝上下一廂情願,硜硜然自稱減稅能驅使佳士得、蘇富比等知名國際拍賣品牌來臺設點。文化部不思如何創造臺灣文物、藝術品的價值,發掘臺灣市場在文物、藝術品交易不可被取代的優勢,卻猛打減稅牌,是誤入歧途;財政部不能抵抗利益團體的壓力,棄守稅制專業,是自暴自棄。文物、藝術品乃文化與藝術的載體,是大師工匠對於文化與藝術的闡釋;政治若使文物、藝術品成爲赤裸裸的租稅套利工具,實乃賊毀戕害文化與藝術。(作者陳聽安爲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陳國樑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