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鈞院士:年輕人得腫瘤機率很低,50歲後會增多
作者|章劍鋒
出品|本站科技《科學大師》欄目
拍攝|本站新聞直播中心團隊
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爲新發癌症,有將近6600人因癌症死亡,肺癌的發病和死亡率居於衆多癌症類型的首位。中國的癌症負擔很重,預計在未來十年腫瘤患者還將繼續增加。
上面的數據載於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全國癌症報告,採用的研究數據是2016年一個年度的全國癌症登記處登記資料。
在新冠疫情困擾着人們的身心健康之際,我們也十分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其他的疾病領域,作爲威脅人們健康的頭號疾病,癌症是首要引起關注的方面。
2023年2月4日,是國際癌症日,本站新聞《科學大師》欄目特別發表腫瘤病因學家程書鈞教授的訪談,請他分享癌症醫學及健康應對知識。
聽院士說:養生有門道,這些乾貨你要了解(來源:why星人)
程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一生奮戰在腫瘤醫學與科研的第一線,帶領團隊建立了有先進水平的致癌物快速檢測系統,對中國食管癌和肺癌發生相關的致癌因素作了大量研究,並構建人肺癌變前病變模型,提出以癌前病變發生與逆轉機理作爲我國當前腫瘤集註研究的主攻方向,獲國家批准,成爲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首批入選項目。
一,老年人更易得腫瘤,這是一種進化性的疾病
《科學大師》:人爲什麼會得癌症,您是腫瘤病因學家,請給我們通俗地做一些解答?
程書鈞:人們圍繞腫瘤已經研究了將近200年,提出了種種學說,到今天爲止,比較佔優勢的主流學派應該是基因突變學,這個學派認爲腫瘤的產生是由於人體細胞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的細胞累積到最後,就產生了腫瘤,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我傾向於認爲,腫瘤的產生跟人的進化有關係。某種意義來講,腫瘤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疾病。
有研究表明,人一般在50歲以前,得腫瘤的機率不到2%,也就是說50歲以前的人很少得腫瘤,但是到了五六十歲以後,腫瘤病人就開始增多了。
按照進化學說,就是人在四五十歲以前要繁衍後代,必須在這樣一個年齡段要保證繁衍後代的能力,否則這個物種就不能生存下去。一旦過了生育期年齡,已經完成了你的生殖使命,這時候自然界就要淘汰你,人就要開始走向衰退。
這時候產生的疾病很多,主要是慢性代謝綜合徵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包括腫瘤,這些病都會逐漸產生。
《科學大師》:按照這個理解,老年人更容易得腫瘤?
程書鈞:是的,人的壽命越長,腫瘤的發生機率就越高。爲什麼現在的腫瘤比以前多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壽命長了,我們國家人均壽命現在到了78、 79歲了,解放前恐怕才四五十歲,所以那時候腫瘤發病率就不會太高,現在自然就高了。
有統計,腫瘤百分之八九十的發生機率都是在五六十歲以後到七八十歲人羣之間。一般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腫瘤發病率就顯著增高了,進入發病最高峰,這個高峰一直要持續到80、90歲以後。
美國人均壽命大概在79歲左右,他們腫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接近70%了,但發病率也不比我們低。歐洲腫瘤患者有時候發病率比我們還高,因爲他們的人均壽命比我們要高一點,核心問題就是衰老(長壽)的人多了。
《科學大師》:是不是我們很多正常人的體內實際上也是有癌細胞的?
程書鈞: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外界各種各樣有害的東西,造成身體的細胞發生改變。這些發生改變的細胞,很多都潛伏在身體裡,如果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好,會不斷清除它,到了五六十歲以後,你完成你的生育功能以後,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這些細胞就有可能發展起來。
我看到相關的科學報道,在對幾百例屍檢(他們不是死於腫瘤,而是別的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的研究中發現,這些死者從20、 30、 40、 50、 直至70 、80歲,他們的前列腺腫瘤發病率逐漸升高,到了八九十歲時幾乎有50%的人有前列腺癌,但是由於前列腺癌導致死亡的人不到1%,就是說大多數帶着前列腺癌的人還能存活。
人類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身上帶着一些瘤細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不一定是腫瘤病人。比如我今年82了,身上會不會有一些癌細胞?我相信會有的,但是我現在的機體功能還能保持平衡,所以我現在不是腫瘤病人。
二,這些因素都可能誘發癌症,要當心!
《科學大師》:現實生活中,哪些因素會誘發腫瘤?
程書鈞:有報道說,幾十年上百年前我們人類身上沒有的東西,現在都有了,有好幾千種,是什麼原因導致?
一個是化學因素,比如吸菸,煙裡面有很多致癌物。有人跟我說,程老師某某人吸菸30年,他沒得腫瘤。我說你這個話講的對,他這個人吸菸不得腫瘤是對的,因爲易感性不同,但如果你拿10萬個吸菸的人和10萬個不吸菸的人,你去對比,吸菸的人得腫瘤的機率是不吸菸人的10倍到20倍,吸菸會增加得腫瘤的概率。
化學因素中還有各種的污染,包括我們吸入的汽車尾氣,空氣中有一種二噁英,是致癌的。包括我們平時做菜的油煙,也可能含有一些致癌因素。咱們中國有一部分人做菜都要爆鍋,覺得這樣做出來的菜好吃,我自己幾十年做菜從不爆鍋,油煙機四五年都不要清洗,因爲我從來是先放菜,後擱油,這樣不冒煙,也不用吸入油煙。
還有塑料,這本身是一個好東西,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塑料袋,但是塑料裡面有一種硬塑劑,裡面有雙酚A,現在知道雙酚A,和有些腫瘤的發生是有關係的。我建議你,最好不要拿塑料杯去盛熱水喝,特別是油炸的裝着熱湯的,如果你天天吃這樣的東西,那就不大好,有些塑料裡的化學成分會溶解出來。
再有一個是物理性的東西,比如射線、太陽紫外線,西方人皮膚癌就多,中國人好一點,黑人就很少,因爲他的皮膚色素保護了,所以對射線也是要防護,這是物理性的。
另一個是生物性的病毒,像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跟宮頸癌有關係,乙型肝炎病毒跟肝癌有關係,還有胃癌,跟幽門螺旋桿菌有關。這些很大一部分跟人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環境、個人的防護意識有關係。
還有營養結構的改變,跟腫瘤也有關。我們國家二三十年前,結直腸癌患者還是不多的,西方很高,這幾十年我們國家結直腸癌發病率也上來了,因爲很多人生活方式改變了,開始用高脂肪飲食,攝入大量的脂肪。營養好了人也吃得多,體重開始超標。這些原因就使我們的腫瘤的發病譜改變了。
現在是結直腸癌發病率上來了,食管癌發病率下去了,有人說食管癌是窮病,結直腸癌上升跟營養有關係。不只是癌症,過度的營養也是很多慢性代謝綜合徵的重要成因。
三,腫瘤可以推遲發生,但是要消滅腫瘤可能很難
《科學大師》:癌症爲什麼會成爲健康頭號殺手?目前有特效藥嗎?
程書鈞:總體來講,腫瘤患者在我們國家的死亡率大概佔1/4到1/5左右,按照2020年的數據,我們國家腫瘤的發病人數大概在400萬左右,死亡率是300左右。從這個數據看,我們國家的整個腫瘤發病率還在上升中,但是死亡率有所改善,從十幾年前的5年生存率在30%左右,現在上升到將近40%了。
高血壓都沒有5年生存率一說,腫瘤它就特殊,說我給你治療後你存活了5年,就算治好了,這就叫5年生存率,所以腫瘤確確實實是全世界都面臨的一個頭號的或者二號的死亡疾病。
現在腫瘤治療中,有一個最時髦的靶向治療,就是當人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後會產生新的產物,那麼我們的藥物就針對這個新的產物去治療,這有一定效果,但是到目前爲止,幾乎所有的靶向藥物治療,都存在耐藥性的問題。腫瘤是一個混雜的異質性的東西,是由各種各樣的細胞組成的一個羣體,你靶向治療把其中敏感的細胞殺死了,但是它總會剩下一些不敏感的細胞,這就是腫瘤的異質性。
關鍵是腫瘤的轉移,這很致命,一旦發生轉移,治療起來就極其困難。如果不轉移,人是沒有事的,它就是身體的局部長了一個腫瘤而已,但轉移發生後,它還會繼續生長,會破壞人體很多器官的功能,導致人的死亡。
腫瘤爲什麼會出現轉移?現在醫學上並不是很清楚它的發生機制,對它的科學認識差得很遠。
一個瘤塊裡面,存在各種各樣的細胞,有的是癌細胞,有的是正常細胞,一般治療是用化療藥物,它把大部分細胞殺死,剩下還有一部分是抵抗的,本來好的細胞跟癌細胞混在一起,大家還能平衡一段時間,你把這部分殺掉了,那一部分就很快會活躍起來。因爲癌細胞跟正常細胞有很多共同性的東西,你把癌細胞都殺死,本來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了,所以轉移就會加速。
現在治療腫瘤也沒有特效藥,一般我們主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這並不是說我吃一個藥就全好了,就能永遠治好再也不得了,現在還沒有這種醫學手段。只能說你得了癌症,用了某類藥治療,有一部分人羣會出現一定百分比的好轉,可以持續生存一段時間,也就是這樣。
癌症是人的體內細胞產生的,它不是外來的細菌感染,說我可以吃藥就吃好,藥物沒有辦法百分百對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和癌細胞進行區分。這就是它難治的原因。
《科學大師》:癌症有可能被人類攻克或消滅麼?
程書鈞:我個人體會,從生物進化角度來講,人們不大可能消滅腫瘤。人們可以把得腫瘤的時間不斷往後推遲,比如從五六十歲推遲到七八十歲、甚至九十歲,這是可能的,也可以做到讓腫瘤病人的生命質量相對比較好的存活下去,延長他們的存活期,但是你要說以後現實世界中就沒有腫瘤了,這種可能性不大。
因爲目前人們對於腫瘤的科學認識,還有很大距離,對於這種微觀的生命現象我們不清楚的地方還很多,已經認識到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
以前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出現過很多所謂的希望之光,比如說抗體出來了,有人說這下可以把腫瘤征服了,結果證明也不行。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要攻克腫瘤的神話,最後一個都沒有實現。
今天流行的靶向治療,說是可以把腫瘤細胞殺滅,應該承認它是醫學上的進步,但真想消滅腫瘤,還遠着呢,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聲稱要把腫瘤全部消滅,就像聲稱要消滅高血壓一樣,我覺得很艱難的。
《科學大師》:也就是說,不能吹牛,不能冒進,要有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程書鈞:是的,不能吹牛。我跟我們學生講,搞腫瘤醫學的人,不要吹牛。我們眼見歷史上一個個在腫瘤治療上吹牛的案例,最後都破滅了。就像前面講的,腫瘤涉及整個人類生命進化過程的很多因素,很複雜,所以不要輕易就說能攻克腫瘤,也許今後的研究當中會有進展,但是也會是很緩慢的。
四,年輕人得腫瘤機率低,但不能掉以輕心
《科學大師》:雖然年輕人羣體腫瘤發病率不高,但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一些年輕病例,尤其是年輕的病例得了癌症去世的報道,作爲專家,您對年輕人抗癌有什麼專業建議?
程書鈞:我說年輕人不如老年人那樣容易得癌症,但年輕人得癌症也有一定的比例,不是說他們就完全不得這個病。有的年輕人很早就發病,我見過三十幾歲得腫瘤的,是個公司的老闆,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這人病了,我瞭解到這個人工作非常努力,超負荷工作,飲食和作息都不規律,又抽菸又喝酒,後來發現時已是胰腺癌晚期,這時候再看醫生爲時過晚。
我們有些年輕人,爲什麼早逝?他們工作十分努力,壓力很大,超過體能負荷,加上他們生活的方式也不怎麼健康,經常開夜車,他的宿主因素不足以修復外界的損傷,所以就得病。
我認爲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身體保健方面都應該做到這四點:一,科學的營養;二,合理的運動;三,良好的心態;四,宜居的環境。其中的前三點,都是和我們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係。
科學的營養,就是你吃東西要多樣性,東南西北什麼東西都得吃一點,不要老吃一種東西,攝入量過多也不行,可能會造成營養的失衡,吃到好吃的就猛吃也不行,最好是能把你的體重保持在穩定狀態。
運動跟健康的關係,也很密切。現在很多人出現脂肪代謝障礙,營養過剩,運動不夠,脂肪代謝就出麻煩了,發生脂肪肝,肝功能、腎功能也不好了,糖尿病、心血管病、動脈硬化,都是跟缺乏運動調節有關係。
第三個良好的心態,這是最難的,但它對人的健康是起決定性作用。一個人在一生中會不斷遇到問題,面臨各種情緒和心理狀況,心理平衡差一點的,有時候就緩不過來,可能長期就停留在抑鬱焦慮狀態,這種狀態的時間長了就要得病,所以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得了癌症不可怕,人們可以實現帶瘤生存
《科學大師》:談癌色變,您覺得有必要麼?
程書鈞:過度懼怕是沒必要的,我們經常看到影視節目,主人公得了白血病之類的,最後都不行了,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大家沒有注意到,真實世界裡面有很多得了腫瘤的病人,他們心情愉快,也活得很好。
不要一講得了腫瘤就覺得那麼可怕悲觀,說我得了糖尿病還不要緊,我打點胰島素也能活下去,我得了高血壓也不要緊,唯獨得了腫瘤就不行了?這個錯誤觀念一直籠罩着我們。但在抗癌樂園裡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狀態都很好,喜歡跳舞唱歌,身上的腫瘤並沒有完全消失,但是他們的機體跟腫瘤實現了平衡,就能跟得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帶病生存。
醫學上要儘量去研究怎麼讓患者帶瘤生存,儘量提高他們的整體生存狀況,就是身上帶着瘤也沒有關係。如果我們從這個方向進行研究探索,也許將來會有所發展,你要保證病人機體正常的功能在運轉,而不要尋求想盡辦法把他身上的癌細胞徹底殺光,實際上要把人體癌細胞徹底清除是很困難的。
《科學大師》:您說到良好的心態跟健康的關係,這方面有研究案例麼?
程書鈞:有人做了一組實驗,把父本母本遺傳完全一樣的小鼠,分成兩半,一半放在一個小籠子裡,還有一半放在很大的空間裡面,有玩具,有吃的,環境很不一樣,最後研究發現,無論是誘發的腫瘤,或者是自發的腫瘤,小籠子裡的小鼠身體裡的腫瘤個頭都非常大,而那些生存環境很好的小鼠,身上腫瘤都非常小。
還有一個實驗,把長腫瘤的小鼠分兩組,一組刺激它們大腦可調節情緒的中樞神經,另一組不進行刺激,實驗發現刺激中樞神經的小鼠得的腫瘤非常小,沒有刺激的就不行。差別在於它們的大腦中能分泌出導致愉悅的激素,這對腫瘤生長能產生抑制。愉悅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動物是這樣,人也是,你看有些人得了病,成天靠藥靠醫生來維持,進入到病人模式。另外有一些人得了病,除了一些必要的治療外,照樣上公園鍛鍊,揹包出去遊玩,這些人羣總體的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好。
《科學大師》:這對腫瘤治療是不是也有啓示?
程書鈞:科學證明,人一旦被診斷爲腫瘤,有50%的人會進入抑鬱狀態,別的病一般沒這麼高的。這些進入抑鬱狀態的腫瘤病人,死亡率比沒有抑鬱狀態的病人要高20%,可以看出情緒對腫瘤病人的存活很重要。我主張,一旦得了腫瘤,也應該保持良好生活規律不變,適當減輕一點負擔,要有信心,一個人的強烈信念和愉快積極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我們不要只是把眼睛盯在腫瘤上面,還要關注患有腫瘤的病人,要全方位去發展人本身的康復能力。
你看動物,得病了誰給它用藥,它很多都能好,靠什麼?靠的就是它在進化過程中的自我修復能力。
我主張,現在的醫學不要把人當成一個純粹的生物,不要發展成生物醫學,現代醫學實際上包含了社會醫學、心理醫學,是非常綜合的一個概念,你不關心病人的心理和情緒,不關心病人的生活狀況和家庭環境,光就靠醫院和大夫是不夠的,離開了醫院,病人自己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六,這幾種腫瘤死亡率並不高,可以摘帽
《科學大師》:腫瘤有很多種,是不是有些癌症經過治療也是可以緩解的,並不都是絕症?
程書鈞:有些科學家建議可以把幾種腫瘤的帽子給摘了,比如甲狀腺癌,現在高敏感的B超檢查,很多人經常會被告知甲狀腺有結節,非常普遍,這人就害怕了,懷疑自己是不是得腫瘤了,甚至有的醫生建議說甲狀腺結節可能癌變,要切掉。切掉以後就得終身服用甲狀腺激素,這屬於過度診斷。結節我自己也有,幾十年了沒事。而且這幾十年來診斷出來的甲狀腺癌發病率高十四五倍,可是甲狀腺癌的死亡率並沒有變化,還是很低。
還有前列腺癌,現實生活中身上帶着前列腺癌的人不少,但是死亡比例很低。還有乳腺癌,這也是讓很多女同志感到害怕的,其實乳腺結節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所謂的腫瘤惡性程度很低,現實生活中乳腺癌發病率也在上升,但死亡率並沒增高。還有皮膚癌和透明細胞腎癌,死亡率都沒有大的變化。有人建議是不是不要把這類疾病叫作惡性腫瘤,就改稱惰性上皮內病變,我很支持這個觀點。
哪怕真得了腫瘤,也不必害怕,腫瘤中有一類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你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好了。
《科學大師》:講到健康,大家樂衷於養生,但普通人不是專家,可能又不得法,您覺得大家需要注意什麼?
程書鈞:健康與否,關鍵取決於人的心理狀態。像我們老年人,工作上可以退休,但永遠不要在精神上也徹底退休,要始終保持有所作爲的心態,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有所作爲的,可以爲他人爲國家做一點貢獻的,這極其重要。要說養生,我覺得這纔是最關鍵的。
有的人退休後,覺得自己沒用了,啥也做不了,這一類人身心恐怕很快就要退化。我覺得一個人千萬不要靠養,事物發展都是處在動態平衡過程中,總是會不斷遇到問題,不斷實現新的動態平衡,老人在家裡,哪怕掃個地也是貢獻,不要就等着吃飯,吃完飯就睡覺。
什麼叫健康?現在世界衛生組織不是強調人的壽命一定要活多長,而是強調要有健康的壽命、健康的生活,不是說你活到90歲,天天躺在牀上要有人照顧,這種長壽的意義終歸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擁有健康的長壽,自己能夠生活自理,最好還能爲他人爲社會作出一些貢獻,發揮一些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