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文藝光影 探索臺北城記憶
「2024街事美術館:城中轉身術」以藝術作品呈現臺北今昔變遷。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Edith、黃品嘉 攝影・王漢順、小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中山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2025臺北燈節」2月將於捷運西門站、中華路一段與臺北市中山堂一帶登場,漫步於此,除可觀賞特色花燈,還能欣賞不同時代的建築與精彩的藝文展演,也可遊逛各具特色的產業聚落,感受新舊交織的風情。
臺北市中山堂 藝文展演見證今昔
1936年落成的臺北市中山堂,過去是重要的集會與展演場地,現今仍延續過往風華,不時舉辦音樂會、舞蹈展演與藝文美學課程,爲結合藝文活動與休憩功能的場域。
近年中山堂也積極推動藝文社區化,例如現正展出的臺北市立美術館「2024街事美術館」特展,以「城中轉身術」爲主題,展出鄧南光《臺北,北門口平交道》、張照堂《萬華I》與龍思良《懷念西門町》等數位輸出展品,可從中窺見臺北今昔變遷。同時也邀請當代藝術家開設多場共創工作坊,例如藝術家透過蒐集承載老店與商家回憶之物,並將其印製成桌遊卡牌,與參加者一同探索城市的歷史記憶。
臺北市中山堂推動各式藝文活動,近年更舉辦大型舞蹈節。 (圖/臺北市中山堂)
順益臺灣美術館 臺灣美術史縮影
順益臺灣美術館展示創辦人林清富的豐富收藏,其館藏作品橫跨日本時期至當代的油畫、水彩、水墨、膠彩等,猶如臺灣近代美術史的縮影。
美術館一樓多爲臺灣藝術家的主題特展,二樓常設展區則規畫典藏展,包括影響臺灣畫壇深遠的石川欽一郎、陳進、廖繼春及李石樵等藝術家之作,現場還設有多媒體牆與數位裝置,引領觀衆瞭解藝術家的故事。三樓空間則舉辦新銳藝術家展覽,除了提供年輕藝術家表現的舞臺,也打開民衆的當代藝術視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重現時代光影
建物前身爲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簡約的建築外觀搭配「興亞式」塔樓,極具時代特色。這棟建築以古蹟再利用爲攝影文化中心,致力於攝影與影像藝術的研究推廣,透過展覽及豐富的活動,呈現臺灣攝影文化的多元樣貌,以及影像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
展出至2月2日的「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即從館藏寫真帖中精選展出超過350幀影像,民衆可透過這些影像紀錄,瞭解當時的自然風光、風俗文化、豐富物產及城市基礎建設等,一同見證臺灣走過的歲月。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重現時代光影。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京町8號 品味老宅咖啡時光
今日的城中一帶於日本時代是商業繁榮之地,當時引入許多結合音樂與咖啡飲品、時髦又風雅的「吃茶店」,而「京町8號」咖啡館即坐落於此區域,店家兩端門口分別面向撫臺街洋樓與臺北郵局,周邊還有北門及鐵道部園區等古蹟。
京町8號所在建築是興建於1930年代的街屋,店名即源自所在地京町四丁目8號。建築現仍保留磨石子牆面、日本傳統障子式落地窗、鑄鐵水龍頭等元素,別具老宅懷舊風情,在室內啜飲咖啡之際,也能感受臺北城的歷史風華。
順益臺灣美術館展出影響臺灣畫壇深遠的藝術家之作。 (攝影/小南)
坐在日本時代街屋改建的「京町8號」裡啜飲咖啡,別具懷舊風情。 (攝影/王漢順)
城中商圈 漫步特色產業街區
城中一帶自清代以來就是臺北政治與經濟發展重心,同時也隨着時代變遷發展出許多特色產業聚落。例如販售豐富多樣鞋款的沅陵皮鞋街、愛書人尋寶處的重慶南路書街,以及讓許多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北門相機街與中華路影音街。
逛街購物之餘,還能至臺灣省城隍廟祈福,也能至美食雲集的城中市場或榮町商圈,品嚐牛肉麪、魷魚羹、麻糬和豆花等小吃,無論採買或享受美食,都能在此獲得滿足。
沿着新舊建築錯落的街區漫遊,每個轉角都蘊藏着獨特的歷史文化,不妨走入其中,探索老臺北的記憶。
臺灣省城隍廟爲城中一帶重要的信仰中心。 (攝影/王漢順)
❶ 臺北市中山堂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09:30~17:00
02-2381-3137
❷ 順益臺灣美術館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5號
09:00~17:00(週一暨農曆春節假日休館)
02-2381-8322
❸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10:00~18:00(週一、除夕及初一休館)
02-8978-7040
❹ 京町8號
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8號
12:00~18:00(週日公休)
02-2381-2388
❺ 城中商圈
臺北車站以南,約中華路一段以東至南陽街、忠孝西路一段以南至衡陽路間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678期】。
臺北畫刊678期-臺北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