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遊蛇保育升級改列瀕臨絕種 今公告生效

赤腹遊蛇今升級改列瀕臨絕種。圖/林保署提供

過去常見於池塘、草澤、水田等淡水溼地的赤腹遊蛇(Trimerodytes annularis),近50年來因棲地消失及農藥污染等因素,導致族羣岌岌可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赤腹遊蛇提升保育等級,由原本珍貴稀有改列爲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今公告生效。

林保署表示,赤腹遊蛇過去廣泛棲息於臺灣西半部低海拔溼地、草澤、水田及池塘等淡水域環境,1970年代以前被視爲臺灣常見的蛇種。然而因使用農藥及低海拔溼地、草澤等天然棲地陸續因土地開發而大量消失,赤腹遊蛇於2008年被列爲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林保署指出,2009年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爲期4年的全臺灣半水棲蛇類族羣分佈調查,發現新竹以南的赤腹遊蛇族羣恐怕在調查之前早已消失殆盡,而臺灣北部殘存族羣數量更是岌岌可危,分佈更爲稀少。

林保署說明,針對保育赤腹遊蛇已和多個單位擬定保育行動計劃,同時推動的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是由政府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讓保育成本不再只由農民或在地居民承擔。

赤腹遊蛇現已於2023年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物種,只要在現存赤腹遊蛇族羣分佈範圍之農牧用地,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0.01公頃)以上,全期農地維持蓄水,且全期農作不使用除草劑、具水生物毒性農藥、油劑與皁素類的防治資材,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若進一步營造適合的棲息環境如埤塘等,經執行機關評估確認具備赤腹遊蛇可棲息利用的條件者,每人每年再加發最高3萬元的獎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