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比吃葷的好!養蟲「錢」景可期
黑水虻還可萃取出昆蟲油(右),左爲以昆蟲油做成的奈米乳液。(周麗蘭攝)
雲林科技大學化材系副教授鄭宇伸(中)團隊,兩旁是團隊的學生,如今是校友許承軒(右)、黃泓凱(左)。(周麗蘭攝)
歐盟與美國視昆蟲爲下一個世代的食物來源,3年來雲林科技大學化材系副教授鄭宇伸團隊研究以工業規格化養殖黑水虻,其團隊學生亦以黑水虻養殖計劃獲科技部200萬元創業激勵金,師生認爲飼養黑水虻「錢」景可期。
鄭宇伸表示,人對吃蟲的概念接受度也許還不高,因此從動物開始,研發動機是瞄準動物保健食品市場,黑水虻的昆蟲蛋白可取代動物飼料中的魚粉,因魚粉越來越昂貴,且有海洋污染如塑膠微粒的問題。
鄭宇伸說,魚粉是動物飼料的動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廠商大量添加,可說是大宗物資,但隨漁獲量減少,臺灣的飼料廠購買魚粉也受到全球價格波動衝擊。
他說,團隊飼養的黑水虻吃農業或食品加工產的副產物,例如果皮、豆渣,不是廚餘,簡單說是「吃素的」,符合歐盟要求廚餘不能進入食物鏈的規範。
團隊校友許承軒、黃泓凱獲科技部全國創新創業激勵計劃200萬元獎助,他們表示近年大飼料商急於尋求魚粉替代產品,該團隊將以工業生產方式量產黑水虻的昆蟲蛋白,計劃成熟時將與農民合作發展此一產業。
許承軒表示,2016年歐盟曾挹注4500 歐萬元鼓勵一家廠商, 2019年6月已經蓋好全自動的養殖黑水虻昆蟲的工廠,這是全球化的趨勢。
除了生產昆蟲蛋白,鄭宇伸團隊也尋求製成如昆蟲油、防曬乳液、以蟲蟲大便壓制的木合板,目前當務之急是使飼養的黑水虻規格化,有足夠蛋白質含量,且無污染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