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障礙家庭必讀:6大護理、飲食注意事項

本文,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王春梅醫師將分享她的出診經歷,併爲抽動障礙家庭護理和飲食提出專業的建議。

我曾遇到過一位8歲的愛動天使小軍,反覆眨眼睛伴有聳肩近3個月,白天在學校上課時比較明顯,回到家放鬆下來後好轉,入睡後消失。

小軍的媽媽見孩子的症狀遲遲未消退,誤認爲是孩子的眼睛或者骨頭出了問題,因此將小軍帶到眼科和骨科就診。而醫生卻表示:“初步懷疑,孩子可能是抽動症,建議到兒科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結合小軍的臨牀表現和一些實驗室檢查,小軍在神經內科被確診爲抽動障礙(俗稱抽動症)。

抽動障礙起病年齡2-21歲,以5-10歲最多見。病情通常在10-12歲最嚴重。因此孩子處於這些年齡段時,家長需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行爲和表現。如果孩子出現眨眼、吸鼻子、努嘴、聳肩、扭脖子等運動性抽動,或清嗓子、打嗝、發出咕咕的怪叫聲等發聲性抽動,甚至出現模仿別人的語言、動作、穢語,表情緊張、觸碰他人等行爲時,請務必重視起來,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與耐心,他們只是生病了,不是故意胡鬧。

用理解與耐心,以及科學的治療,陪伴愛動天使健康成長。此外,也請家長們在家庭護理和家庭飲食中注意以下6點:

01

加強心理暗示和干預

對於症狀比較輕的患兒,可暫不予藥物治療,增加心理暗示干預,有些可以自行停止。一些患兒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先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給予干預。如補充相關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效果欠佳,可給予對症藥物治療。

02

重視健康教育

對於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輕症患兒,通過對患兒和家長的心理諮詢,調適其心理狀態,消除病恥感,通過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長、老師正確認識本病,不要過分關注患兒的抽動症狀。

合理安排患兒的日常生活,減輕學業負擔,不要經常去提醒孩子,不要責罵怪罪孩子,孩子已經因爲擠眉弄眼等抽動症狀而深感痛苦,如果此時父母還嘮叨或指責,無疑是雪上加霜。

家長要多給予理解支持,對患兒的抽動和發聲症狀給予理解和寬容,幫助孩子排除緊張感和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在平靜和自信的氣氛中。

03

鼓勵孩子社交

家長可以將孩子的發作表現攝錄下來,就診時給醫師觀看,以便於病情的判別。家長應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並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不要嘲笑或歧視患兒。鼓勵孩子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04

增加文體活動,避免不良刺激

鼓勵孩子多參加文體活動等放鬆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遊戲、看驚險恐怖片、長時間觀看電子產品等。

05

養成規律的作息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形成一種生物鐘現象。白天多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因爲身體有疲乏感後睡眠會更好。同時戶外運動有利於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的吸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預防各種感染。

06

養成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

膳食合理,禁食某些調味品,煎炸類食品、膨化食品等含防腐劑、色素的袋裝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樂、雪碧、奶茶、咖啡、巧克力等興奮性飲料及食物。

建議孩子食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粗糧、豆製品,魚類含有許多有益於智力開發的物質,牛奶與含水和維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適合患兒的日常食用。

建議補充雙歧桿菌調節腸道菌羣。雙歧桿菌在人體腸內發酵後可產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機體對礦質元素如鈣、鐵的利用率,促進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雙歧桿菌發酵乳糖產生半乳糖,是構成腦神經系統中腦苷脂的成分,與嬰兒出生後腦的迅速生長有密切關係。因此補充雙歧桿菌可以促進神經的發育和調控。

建議補充維生素D。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與神經系統的功能,如記憶力,邏輯分析能力,情緒,身體平衡能力等呈正相關;對於神經系統發育,神經遞質,神經免疫調控,保護損傷神經細胞等均可發揮重要作用。維生素D的降低與兒童神經發育障礙、成年精神心理問題、老年的神經退行性改變可能有關。

蛋黃、動物肝臟、魚類、奶製品均爲維生素D3的重要來源,所以飲食中應注意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重視兒童的戶外活動時間,以此來改善維生素D的自然攝入。

本文特邀作者

王春梅|主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神經內科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醫學碩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並以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和上海市科委國際間合作項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學科研基金重點項目,榮獲2023CAAE基金一項,參編專著1部。2019年至美國伊利諾伊兒童醫院進修學習。中國抗癲癇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癲癇、小兒神經遺傳性疾病。

內容審覈專家

陳育才|主任醫師

上海市兒童醫院

神經內科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神經內科科主任,上海市兒童醫院癲癇中心主任,美國OSF兒童醫院兼職副教授。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腦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神經專業組兒童多發性硬化及其相關疾病協作組組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小兒神經專業組副組長,上海市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專業組副組長,上海市癲癇協會常委,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疾病和保健分會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長期從事兒科神經專業臨牀、研究及教學等工作,是第一位發現兒童失神癲癇致病基因:CACNA1H的研究者,並對該突變基因的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是CACNA1H基因致病機制研究的主要貢獻者,該研究工作曾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和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等一系列殊榮。截止2023年6月發表 SCI論文累積影響因子超過80分,系列文章發表在Ann Neurology(IF: 9.977),Journal neuroscience (IF: 6.344)等優秀的國外雜誌上。引用次數超過500次。有4家國外獨立評論雜誌對陳育才的工作給予肯定評價,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並收錄國外教科書。

留美博士後期間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癲癇的發病機制、神經遺傳性疾病、線粒體基因組和核基因組相互作用在人體老化的作用,獨立提出人體老化的原因可能是線粒體基因組和核基因組相互作用失衡的結果,該假設在已取得部分重要驗證(未發表)。曾就職於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擔任5年assistant professor,對臨牀工作有豐富經驗, 2015年回國加盟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擔任科室主任,對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的快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經成爲中國兒童多發性硬化及其相關疾病協作組領銜單位,全國的神經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心、中國SMA診治中心聯盟。此外,回國後獲得國自然、上海市科委項目各一項,並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建立專科科研團隊,該團隊有科研專職人員參與科研工作,研究神經系統罕見病發病機制和治療,其中對遺傳性腦白質病取得一定的成果,聯合篩查中心開發極長鏈脂肪酸檢測方法,大大提高了診斷效率,並聯合血液科對2例早期確診的腎上腺腦白質病及zellewger綜合徵患兒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