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蔣中正日記發表會 蔣方智怡:填補修正近代史的空白

蔣方智怡(崔慈悌攝)

國史館今天舉行《蔣中正日記》新書發表會,蔣家第三代媳婦蔣方智怡表示,她相信這批重要的歷史文物,能填補或修正目前中國近代史的空白,也盼望各界理性、公正、客觀的使用這些檔案。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則說,蔣在歷史的功與過,終於可以用他自己最真實、也最內心世界的一手紀錄,來回答這些問題。

蔣方智怡今天在新書發表會感謝相關人員,讓蔣中正日記終有歸屬,她深信這批重要歷史文物,將開啓中國近代史的重新研究,並填補或修正目前中國近代史的空白。蔣公從青年時期,就用毛筆寫了50多年日記,他的精神令人讚佩,他的貢獻無人可比,不論從任何角度,蔣公日記是歷史重要的檔案之一,是民國文物無價瑰寶。

對於有人攻擊蔣的對臺政策,她說,我們要了解,臺灣自1895年馬關條約由清朝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向盟軍投降,10月25日由蔣中正派員接管臺灣,開啓臺灣走向自由之路,又在風雨飄搖、國際夾縫中帶領人民度過難關,在當年的炮火中抵禦共黨赤化、在聯合國大會中守住國家尊嚴,這些苦難,大家記憶猶新。

蔣方智怡指出,她無意爲蔣公辯白,只是提醒國人,中國是一個3000年的古國,民國初期,外有國際共產滲透、日本侵略以及各帝國干涉,內有共產黨暴動以及各派系的分化,要維持社會穩定談何容易,蔣公不是完人,當時以他的條件,能夠外抗日本,內拒共黨,已屬不易。

她認爲,臺灣的進步繁榮是階段性,無法一蹴而就,從日記可反省過去、策勵將來,當前國家面臨生死存亡,回思蔣公時期的臺灣,領導人民不受共黨侵辱,維護自由民主的果實,找回國家發展,人民生存的正確方向,如此,蔣中正日記出版當具有更多的意義。

蔣方智怡表示,蔣公日記中內藏大量的政治、歷史、經濟、外交、社會等研究體材,相信會引起學術界百家爭鳴,也盼望大家以理性公正、客觀、來使用這麼檔案,也相信各方歷史研究發展能寫下國史斬新篇章。

她強調,蔣公是因清黨反共,而與共黨爲敵,是爲追求民主才推動制憲立憲,期間內憂外患,國運顛沛,史書可鑑;她也代表蔣家以一句蔣公遺囑「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與臺灣人民共勉。

發表會結束時,媒體想詢問蔣方智怡關於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等議題,但被其子蔣友柏一路護住離開,還要求媒體「夠了喔、夠了喔」。

林佳龍則表示,解嚴之後,臺灣社會與學界才逐漸擺脫言論、思想的限制,重新審視蔣中正的歷史定位。但是直到今日,對於蔣中正的功過得失,還存在着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的「蓋棺論定」顯然還有一段距離。

他說,蔣雖爲國家帶來相當程度的安全及穩定,但他主政下的情治機關的白色恐怖作爲,對臺灣人民所造成的傷痕,至今仍未完全平復。

林佳龍指出,如今藉由《蔣中正日記》的出版,蔣中正在臺灣歷史上的功與過,終於可以用他自己最真實、也最內心世界的一手紀錄,來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們尊重每一位國民的立場與看法,更堅定捍衛每一位國民勇敢表達個人意見的自由,我相信這纔是臺灣社會最可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