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服裝製造商 迴流中國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及消費需求減弱情況下,一些服裝和鞋類製造商又重新遷回中國大陸。圖/新華社

中國對越南投資變化

受地緣政治緊張及製造業成本較低因素推動,包括阿迪達、Nike等服裝和鞋類製造商一直在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不過,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及消費需求減弱情況下,許多企業發現尋找替代生產中心也面臨挑戰,一些企業甚至又重新遷回中國大陸,難對中國「斷舍離」。

外媒報導,一家主要爲美歐客戶生產服裝的廣州製造商Lin Feng表示,他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大陸進行大規模封城後,轉移陣地到越南河內,越南工人月薪不到廣州工廠工人的一半。

但他很快就發現謹慎的海外客戶發出的訂單非常少。去年,他離開越南,並重新將重心放回廣州。Lin說,現在談論擴張或海外轉移沒有意義,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低勞動力成本和關稅豁免毫無意義。

爲當地服裝製造商和海外買家建立聯繫的越南商人Michael Laskau就表示,雖然對地緣政治的擔憂促使他的一些客戶轉向東南亞,但這並沒有給當地工廠帶來穩定的訂單,一些服裝生產商面臨生存困境。

Laskau表示,因爲擔心全球需求疲軟,向越南工廠下訂單的大多數客戶都在迴避長期合約。如果沒有更長期的訂單承諾,許多服裝公司的存續都是「按月來計」,一些公司甚至計劃將每週工作時間減少到四天以降低成本。

另一名在廣東中山有服裝廠的老闆Kee,在柬埔寨經營牛仔褲工廠已超過20年,不過,過去十年,隨着最低工資水平提高,利潤率愈來愈少。

Kee說,他在中山支付給工人的薪資目前僅比柬埔寨高出30%,而十年前這個差距要高得多。但他的中國工廠生產率比柬埔寨好大約20%,而且工人的技能水平也更高。Kee認爲,在東南亞擴大生產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恐怕未來一兩年業務放緩將持續下去。

報導指出,中國是全球服裝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上述良好的生產率,越南紡織服裝協會副主席Duong Thi Ngoc Dung表示,越南的服裝業仍依賴中國原物料,如鈕釦、線、標籤和包裝,只有大約30%~40%的材料是本地生產的。

鞋類品牌Bata Group可持續發展全球負責人Laura Magill表示,在中國,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建立了幾十年之久,非常成熟,不僅確保了有競爭力的價格,而且在大規模生產中提供了難以複製的穩定質量,「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地方能像中國這樣兼顧質量、數量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