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未續簽普惠制 製造商迴流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普惠制早在1970年代推出,美國當時希望利用取消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關稅,來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過去到期後都迅速獲得兩黨支持而延期,但最近到期是在2020年12月,當名單送交國會討論時,由於中美貿易戰仍未降溫,延期遲遲未能過關,也讓100多國的數以千計商品失去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免關稅待遇。
報導指出,其實以普惠制進口的商品只佔美國進口總額的1%以下,2022年總額達到近4兆美元,但對個別中小企業來說影響甚巨。一家美國企業負責人說,其在菲律賓的生產良好,但運輸成本比中國高太多,普惠制失效後關稅又增加17%,加上普惠制短期內無法實現,只好把產線遷到寧波市。
另一家在加州的電子設備製造商表示,因中國勞動力短缺、人民幣升值導致成本上升,五年前該公司把80%生產線移往菲律賓。現在普惠制到期,人民幣也貶值,菲律賓優勢已然消失。該公司去年約22%的進口來自中國,今年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30%或更高。
美國國會也嘗試解決普惠制到期的問題。
2021年美國參議院以懸殊比例同意重新授權,並制訂了妥協方案,原打算做爲「晶片法案(Chips Act)」提案的一部分,但後來爲讓「晶片法案」快速通過,一些有爭議的條款讓國會決定暫時擱置普惠製法案。
報導稱,在普惠制重新上路之前,美國多家中小企業還是被迫再將產線移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