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神火炬 勇攀科技高峰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通常有人問你爲什麼要回國,我覺得應該問你爲什麼不回國。”“我認爲那個時候是我們實現趕超的最好機會!”……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分別出自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吳文俊和金怡濂。走進“共和國脊樑”——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句句振聾發聵的話語,向公衆詮釋着何爲共和國脊樑。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許身家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鐫刻出不朽的印記,也積累沉澱、孕育形成了寶貴的科學家精神。

時代在變,科學家精神永不落幕。5月30日是第8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一座爲科學家羣體建立的“國字頭”博物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正式開館,並舉辦首展活動。

“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上,“糖丸爺爺”、我國病毒學家顧方舟以身試藥,研發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故事,讓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二學生肖郭屹卉深受感動。“在這裡,我看到了一代代科學家們前赴後繼,也看到了祖國的強大。火箭、潛艇、航空母艦……這些成就讓我感受到,科學家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家書誦讀”互動體驗區,一封特殊的“合同”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細看。“甲方每日下午5∶30以前到家,遲到1小時罰款10元,如一週內都準時回家,獎勵啤酒2罐或一瓶……乙方保證好好學習,熱愛勞動,增強獨立能力。”這封溫情脈脈又充滿童真趣味的家書,正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之一彭士祿與孫女彭瑤籤訂的“合同”。

泛黃的手稿、精緻的模型、研究室裡的儀器、試驗田裡的種苗……作爲主展,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爲基礎,集中展示了190餘位科學家的400餘件(套)實物、400餘張珍貴圖片,以不同視角全面展示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接續奮鬥、勇攀高峰的精神風采。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文化綜合區的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內,集採集、館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等功能於一體,致力於展示中國科學家形象、弘揚科學家精神。

記者瞭解到,首展包括1個主展和5個專題展。5個專題展覽中,“許身國威壯河山——紀念鄧稼先百年誕辰生平事蹟展”,主要展現鄧稼先的卓越功勳和崇高品德;“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專題展,主要展現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歸來——20世紀50年代留美歸國科學家(一)”,主要講述20世紀50年代朱光亞、樑思禮等17位留美學者胸懷報國熱情毅然歸來報效祖國的故事;“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中國植物誌》出版二十週年專題展”,主要展示胡先驌、秦仁昌、吳徵鎰等四代7位科學家歷經數十年完成《中國植物誌》的編纂歷程;“工師於國——工業遺產背後的中國工程師”專題展,主要講述詹天佑、沈鴻、孫家棟、鄒競、慈雲桂等傑出工程師弘揚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科技工作者將從榜樣的事蹟中汲取科技向善的力量,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精神火炬,勇攀科學高峰,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使命,爲建設科技強國凝聚磅礴偉力。 (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