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8個典型案例公佈

重慶大足和四川資陽的石刻文化隔空“對話”;四川達州與重慶開州的老人們聚在一起吃生日宴,安享幸福晚年;萬州、開州、梁平、城口、達州五地同講一堂課、同唱一首歌……  1月16日上午,“巴蜀同脈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發佈會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發佈會上,川渝不僅攜手發佈了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東北渝北、川東北渝東北四條文明實踐帶的8個典型案例,還簽署了《2025年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框架協議》。  2024年,川渝兩地以“跨省域共建”模式,聯合開展“巴蜀同脈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新打造川渝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將文明成果送到羣衆心坎上。  在本次發佈的8個典型案例中,涵蓋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文旅融合發展、跨區域基層治理等內容。  比如,川東北渝北文明實踐帶典型案例《“合美十皆”共繪鄉村幸福夢》,深入挖掘盧作孚先生“十皆”理念新內涵,聚焦多角度滿足羣衆需求、多方面提升隊伍水平、多維度打造精品項目,實現服務羣衆“零距離”;川東北渝東北文明實踐帶典型案例《百課齊講、千屏共亮、萬人同唱》,整合紅色文化資源,串聯起12個紅色文化教育陣地,以紅色線路、主題宣講、精品課堂等多種形式,爲廣大幹部羣衆講授思政課。  在助推經濟發展方面,通過聯建24小時企業社區文明實踐基地、打造“文明實踐基地+校地企聯盟平臺”等舉措,推動產業共建共興、市場共建共管、農產品互助互銷。  在促進文旅融合方面,培育“資足常樂”“遂潼紅色景區聯盟”等跨省域紅色文旅品牌,聯動開展文藝院團互動演出、“景區惠民遊”等文明實踐活動100餘項,吸引遊客超過5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過300億元,文旅產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  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方面,建設川渝首個“婦女兒童維權站”“瀘江永榮”家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以及多個聯合調解室,毗鄰地區羣衆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據悉,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涵蓋了川渝兩地毗鄰的30個縣(區、市)。其中,四川17個,重慶13個,總面積5.75萬平方公里。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聯合舉辦成果交流會、開展宣傳宣講、文化活動等,推動巴蜀同脈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走深走實。”重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副主任李金滿表示。  此外,現場還發布了川渝文明實踐紅色文旅走廊,通過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展現川渝地區深厚的紅色底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