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長”特色鮮明 優質科技企業競相涌現——創業板高質量發展透視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題:“創新”“成長”特色鮮明 優質科技企業競相涌現——創業板高質量發展透視
新華社記者姚均芳、劉慧、劉羽佳
15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個新的資本市場板塊發展壯大。
2024年10月30日,設立於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迎來開市15週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呈現什麼樣的發展特徵?科技企業如何成長?通過對創業板全景透視,能夠得到其中的答案。
研發投入聚集形成規模新興產業集羣化發展
創業板自誕生之初就被寄予了服務經濟轉型、孕育未來產業的使命。
從開市之初的28家上市公司,到匯聚135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2萬億元……以服務創新創業爲方向,創業板爲我國創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增添助力。
一組數據驗證了創業板的創新屬性:
——15年來,創業板公司累計總研發投入近萬億元,2023年板塊總體研發強度超5%,高於A股平均水平1.78個百分點,研發人員合計超57萬人;
——截至10月29日,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佔九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共計920家,佔比近七成;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相關公司總市值超9萬億元,佔板塊比重達75%。
“創新是創業板公司的鮮明屬性。創業板培育了一批聚焦主業、堅守創新、業績優良的優質科技企業,展現出創新實力和成長動能。”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助理劉洋說。
寧德時代、邁瑞醫療、華大九天……衆多新質生產力企業在創業板創新成長,成爲各自領域有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
截至目前,創業板投資者數量超5000萬,近5年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較創業板成立以來前10年平均38%的水平明顯提高。
同時,創業板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意識增強。2023年,現金分紅總額達1172億元,同比增長近四成。已有148家公司公佈2024年中期現金分紅預案,數量爲去年同期的2.7倍。
融資、股權激勵、併購重組制度創新助力企業成長
在資本市場助力下,成長是創業板公司的顯著特點。開市當年,創業板尚沒有公司的年收入超過30億元或淨利潤超過5億元。如今,已有219家創業板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94家創業板公司2023年度歸母淨利潤超過5億元。
2018年上市的寧德時代,2023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較上市前增長約19倍、超10倍。“公司正在積極開展產業鏈上下游投資,加強產業鏈協同。”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說。
爲契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徵,創業板不斷進行制度創新。
在上市條件方面,創業板定位於服務“三創四新”企業,在支持新技術的同時,也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支持創新企業的同時,也支持創造、創意特徵突出的優質企業,板塊定位多元包容。
“創業板首推‘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對企業上市設置明確的定位和評價標準,設置更加市場化的重大資產重組制度,實行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機制等,形成支持創新企業的特色制度體系。”劉洋說。
“上市以來,公司已連續3年成功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消費電子領域上市公司安克創新總經理趙東平說,創業板在股權激勵方面較爲靈活,減輕了被激勵對象的資金壓力,提高了員工的參與積極性。
併購重組是科創公司加快技術突破、優化資源配置、賦能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創業板在支持公司深耕主業的同時,鼓勵其通過併購重組實現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截至10月29日,創業板累計實施完成496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涉及交易金額5547.78億元。
支持超千家民營企業上市將聚焦新質生產力完善制度
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超過千家。
過去6年,醫療器械領域民企邁瑞醫療的研發投入接近170億元。邁瑞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創業板支持下,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底氣更足,未來將繼續聚焦主業,堅持創新驅動,將前瞻性的技術轉化爲實際生產力。
鋰電池新能源材料綜合服務商中偉股份副總裁鄧超波表示,創業板50ETF在海外多個交易所同步掛牌上市,使企業與全球資本市場能夠進行有效鏈接,助力公司在海外不斷髮展。
“創業板是民營企業上市的聚集地,爲民營企業在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戰略佈局提供了助力。”創業板上市公司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說,希望創業板能夠多維度、系統性地發揮再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等功能,進一步升級“工具箱”,引導資本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
記者瞭解到,下一步,創業板將着力完善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徵的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持續監管等制度機制,全方位加大對優質科技企業的包容性、適應性和精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先進生產要素向科技領域聚集。同時,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