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除舊佈新 防家務肩頸痠痛 中醫有解
農曆年許多家庭除舊佈新大掃除,若不注意姿勢及適當休息,肩頸部附近韌帶及肌腱容易受到拉扯而發炎痠痛,可能造成家事勞動症候羣。
經絡不通 痠痛上身
從中醫經絡的觀點來看,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及三焦經,這五條經脈都有通過後頸部及肩部,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瘀血阻滯這些經絡,自然容易肩頸部痠痛,尤其當人體氣血虛弱、肝腎虧損時,風寒溼邪更會趁虛而入,經絡不通,筋骨就更容易痠痛;所以掃地、擦窗戶、清洗廚房或搬動傢俱重物等大掃除後,如果姿勢不正確加上時間過長,未適當休息,若又遇上天氣溼冷,更容易加重痠痛症狀。
一、肩頸舒筋茶
調和氣血 鎮攣止痛;中藥治療可使用黨蔘、黃耆、當歸、白芍、熟地、桂枝、葛根、薑黃等,搭配延胡索、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等行氣活血藥材,有助於祛風散寒、滋養氣血、強筋壯骨、疏通經絡。特別調配「肩頸舒筋茶」,調和氣血、鎮攣止痛,準備藥材:生白芍20克,黃耆、葛根、炙甘草各10克,桂枝、防風、薑黃各6克,薄荷3克,去籽紅棗5枚;將上述藥材洗淨,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再倒入2,000C.C水,水滾後轉中小火煮20分鐘,最後放入薄荷再煮1分鐘後關火,濾去藥材,不燙口時即可趁熱代茶飲用,並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有助改善肩頸肌肉緊繃,但注意感冒喉嚨痛、發燒以及腸胃炎、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肩頸痠痛除適度休息,也建議多熱敷患部,一般「溼熱」法對局部肌肉放鬆,改善循環,降低發炎效果較「乾熱」法爲佳,也可防止「乾熱」法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乾燥、搔癢等不適現象。可用熱水浸泡毛巾,稍微擰乾,以不會滴答出水爲宜,披於後頸及肩部痠痛部位,再用吹風機吹10~15分鐘,既不會燙傷也有「溼熱敷」法的優點。但若急性肩頸痠痛,患者以手背撫摸患處,或自覺有紅腫熱痛感,可局部冰敷處理,以降低疼痛及發炎反應,冰敷方式每2小時一次,一次10~15分,但可搭配熱敷疼痛附近無灼熱感部位,以避免血液循環不良;當紅腫熱痛消退,可改以熱敷處理,一天約2次,每次15~20分鐘。
三、角孫、風池穴位按摩操
也可利用「角孫、風池穴位按摩操」,對舒緩頸肩及上背部痠痛有助益:做法爲:1、先找出角孫穴,將耳朵向前方折曲,耳尖所指處即是本穴,按壓角孫穴時,若嘴巴張開再合起來,穴位處有肌肉牽動感,是三焦經與膽經交會穴。2、將手跨過頭頂到對側耳朵上緣(角孫穴),中指尖壓住此穴位,手掌使力緩緩下壓,感覺對側上背(斜方肌)有緊繃感,維持10秒鐘,重複3次後再換另一邊,來回算一次動作完成。3、再找到風池穴,穴道位於耳後頭枕骨下,髮際內有凹陷處,屬足少陽膽經,爲膽經、三焦經、陽維脈、陽矯脈等四條經脈交會穴。按穴時需往對側眼睛方向按,例如按左風池穴,需往右側眼睛方向按,按壓時,有痠麻脹痛感覺。4、最後以左手大拇指按壓左風池穴,將右手跨過頭頂到左側後腦勺,手掌使力下壓,眼睛注視同側膝蓋,感覺對側後上背(提肩肌)有緊繃感,維持10秒鐘,重複3次後再換另一邊,來回算一次動作完成。以上動作愈慢愈好,不可求快,來回做5次,所需時間約10分鐘內即可完成,平均工作1小時後做此動作,可緩解肩頸痠痛情況。
四、飲食避冰冷、高糖
肩頸痠痛時,宜避免冰冷食物,因爲中醫認爲「氣滯血凝則作痛」,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食用寒涼食物或接觸冷水,皆會使我們體內血液供給量減少與氣血運行不暢,而且痠痛部位修復有賴血液充份供應,一旦血流減少會延緩痠痛復原。此外精緻高糖、油炸品等,可能誘發慢性發炎,也應忌口。(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天一中醫診所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