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24年第一次國慶節旅遊,他從大自然中找到對抗腫瘤的力量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充滿生機的宇宙和大自然,處處都表現出一種平衡,無論植物、動物還是人類,比如我旅行中看到一棵長滿‘腫瘤’的樹,依然非常茂密,是因爲‘平衡’。這使我想到了很多晚期腫瘤患者,發現多個臟器轉移後,只要不絕望,在積極控制腫瘤和臟器保護方面能實現平衡,在‘扶正’和‘祛邪’方面做到平衡,在手術放化療等‘攻’和營養心理運動等‘補’之間達到平衡,就可以實現帶瘤生存。”10月5日,在雲南旅遊的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陳小兵,在旅途中看到的樹和山,都成了他幫助患者“對抗腫瘤的力量”。

陳小兵醫生在大自然中閱讀。受訪者供圖

今年國慶期間,陳小兵陪家人一起到雲南,遊覽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雲南講武堂舊址等紅色人文景區,還去滇池、石林、大理雙廊古鎮等自然景區看了看。

“這樣陪家人休閒的十一假期,對我來講,是參加工作24年來的第1次。”陳小兵告訴記者,作爲一名腫瘤醫生,他十分清楚科普的重要性,此次旅遊,他發現很多自然中的奇觀,都能和抗擊腫瘤等疾病聯繫在一起,所以他決定用短視頻的形式,將科普生活化。

在昆明滇池邊上,陳小兵發現了一棵長滿“腫瘤”的樹,他便想到了“平衡”對於生命的重要性。“這棵樹就是典型的得了‘腫瘤’的樹,不只人會得腫瘤,植物和動物也會得腫瘤,這棵樹能很好地開枝散葉,一定做到了平衡,這使我想到了整合腫瘤康復理念,整合與平衡是控制腫瘤、帶瘤生存的重要因素,通過保護和充分調動患者的自然力,努力讓腫瘤和患者實現‘雙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陳小兵表示。

石林的石頭縫裡生長出一棵小樹,陳小兵會拍成視頻發出來,告訴患者,“只要堅定信心,掌握方法,明確目標,不斷和癌症作鬥爭,一定可以頑強地生存。”在雲南吃過橋米線,陳小兵會拍成視頻告訴大家,“雲南米線很好吃,但不要吃的太燙了,要等晾涼一些再吃,不然容易傷害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風險”。

“這些年,我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陪伴腫瘤患者上,也讓我越來越意識到,科普臨牀化、臨牀科普化的重要性,所以這些年,無論在門診還是在病房,我都嘗試用科普的語言,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陳小兵告訴記者,通過這次難得的出遊,他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是腫瘤防治的道理,未來,科普生活化他將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