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學堂探訪潮汕非遺文化 學生驚呼「對這點」好訝異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上週率領「大九學堂」學生團參訪中國大陸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世界遺產和非遺文化。圖爲大九學堂學生體驗潮州「二十四節令鼓」。(圖片由馬英九基金會提供,記者藍孝威臺北傳真)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上週率領「大九學堂」學生團參訪中國大陸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世界遺產和非遺文化,25日結束行程返回臺灣。團員均表示不虛此行,收穫滿滿,而且訝異潮汕和臺灣的常民文化竟然有這麼多的共通性,一點也不陌生。

隨團輔導老師、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表示,「大九學堂」於8月21至25日造訪潮州、汕頭,透過對刺繡、瓷器、戲曲、剪紙、大鼓、英歌舞這些被聯合國認證的世界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參觀與體驗,進一步瞭解當地文化。

佛光大學裴同學表示,壯觀好看的英歌舞是以《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爲主題來展開隊列,根本跟內門宋江陣一樣,而且部分步伐跟八家將相同,他覺得很新鮮。學過高甲戲的海洋大學的彭同學發現,潮州劇除有《陳三五娘》、《山伯英臺》等熟悉戲碼外,演出的身段也類似歌仔戲。

來自臺灣大學的賴同學則表示,她印象深刻的是潮州菜有好幾味和臺菜一模一樣,例如蠔烙(即蚵仔煎)、炒地瓜葉、醃鹹蜆仔、還有花枝炒韭菜、南瓜蒸排骨等,都是臺灣人的家常口味,沒有到外地的感覺。

莊教授也表示,潮州話與福佬話同屬閩南語系,所以慢慢講他幾乎全聽得懂。例如鍋同樣叫鼎;吃好料的,潮州話叫呷大頓的;「喝很多酒」潮州話叫「呷好幾斤酒」。有趣的是,福佬話稱「嗩吶」爲「答滴」,潮州話則反過來叫「滴答」。他認爲過往的臺灣文史教學會強調受到福建泉漳和廣東客家先民的影響,看來潮州移民也有一定的角色在。

此外,潮州市和汕頭市都有建築宏偉、內容豐富的城市博物館,免費開放,中外參觀者衆。莊教授觀察,館方培訓不少國小學生在此擔任志工,這些小小導覽員口吻雖稚嫩,解說卻專業,更讓他眼睛一亮,這樣的作法也值得我方參考。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