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學堂體驗潮汕文化 學生驚嘆跟臺灣相同之處超多
照片爲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沒想到潮汕與臺灣居然有這麼多相同之處!」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率領「大九學堂」學生團參訪中國大陸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世界遺產和非遺文化,25日結束行程返臺。學生團員都表示不虛此行,收穫滿滿,而且驚歎潮汕和臺灣的常民文化竟然有這麼多的相同之處,一點也不陌生。
隨團輔導老師、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表示「大九學堂」於8月21至25日造訪潮州、汕頭兩地,透過對刺繡、瓷器、戲曲、剪紙、茶藝、鼓陣、英歌舞這些被聯合國認證的世界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參觀與體驗,進一步瞭解當地文化。
佛光大學裴同學表示壯觀動感的英歌舞是系以《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爲主題來展開隊列,就和內門宋江陣一樣,而且部分的鼓法和步伐也與八家將相同,他覺得很新鮮。學過高甲戲的海洋大學的彭同學發現潮州戲除有《陳三五娘》、《山伯英臺》等熟悉劇碼外,演出的身段也類似歌仔戲。至於工夫茶,根本就是我們日常在泡的老人茶。
來自臺灣大學的賴同學則表示,她印象深刻的是潮州菜有好幾味和臺菜一模一樣,例如蠔烙(即蚵仔煎)、炒地瓜葉、醃鹹蜆仔、煎菜頭粿、紅桃粿(桃子造型,但工法與紅龜粿一樣),還有花枝炒韭菜、南瓜蒸排骨等,都是臺灣人的家常口味,沒有到外地的感覺。
莊教授也表示,潮州話與福佬話同屬閩南語系,一開始以爲發音很不一樣,後來發現差別不大,只是有些用語不同,只要講慢一點,他就幾乎可以全聽得懂,例如鍋同樣叫鼎;吃好料的,潮州話叫呷大頓的;喝很多酒潮州話叫「呷幾啊斤酒」。有趣的是,福佬話稱嗩吶爲「答滴」,潮州話則反過來叫「滴答」。他認爲過往的臺灣本土文史教學會強調受到福建泉漳和廣東客家先民的影響,看來潮州移民對臺灣也有一定的角色在。
此外,潮州市和汕頭市都有建築宏偉、內容豐富的城市博物館,免費開放,中外參觀者衆多,父母也帶小孩來完成暑假作業。莊教授看到館方培訓不少國小學生在這裡擔任志工,最小有三年級的,這些小小導覽員的口吻雖然稚嫩,解說卻很專業,讓他眼睛一亮,覺得這樣的作法也值得我方參考。
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