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市要13.7兆才能救!最強猛藥能撐多久?一文拆解

(圖/shutterstock達志)

「曾經有一段時間,外資不怎麼碰我們的資產,但過去這個星期,我們接到的全球投資者要求進行電話會議、視訊會議的數量,卻急劇上升。」現任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這樣說。

陸挺表示過去一個星期,明顯感覺到外資氛圍的變化,「有一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反應非常熱烈。」在中國十一長假的前一週,疫情後一路委靡不振的中國股市,在一片市場驚詫聲中,迎來了罕見的活力。

10月8日,滬深兩市開盤短短30分鐘,成交額就突破了1.2兆人民幣(約5.5兆新臺幣),再次創下歷史紀錄。當日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額達3兆人民幣(約13.7兆新臺幣);一樣,再度寫下歷史。

根據中國海通證券統計,和這波行情啓動前相比,海通新增開戶數成長超過3倍,設法找回證券戶密碼的諮詢需求,更比平常多6倍。

中國祭出16年來最華麗救市拳,出乎市場預料的強勁貨幣政策,與中央政治局的罕見表態,普遍獲得外資叫好。

「中國走的方向是正確的!」一名曾在上海從事製造業多年、現以財務諮詢業務爲主的臺商對本刊表示,這波政策轉向,似乎顯示中國對經濟問題的態度轉變,從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主張以「強本固源」爲主、訴求讓經濟結構慢慢調整的「中醫療法」,轉換成由總理李強主導、傾向直搗黃龍的「西醫療法」;「當然,長期效益仍待觀察,但短期,對市場一定是利多!」他說。

但這是否也意味着中國經濟困境已到了超乎預期的慘烈境地?對此,曾在中國國土部門任職、擁有廣大粉絲的知名經濟觀察家「老蠻」發表評論,指出可從兩個面向分析此番救市背景,第一,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第二,是主要城市的消費。

財政收入月減3成、大城消費急凍,背後是房地產行業的委靡,以及中國政府對特定行業的「調控」所致。對於中國這次的救市組合拳,相較於投資機構在第一時間的叫好反應,愈是熟悉中國問題的專家,或是中國當地的產學人士,愈是語帶保留。

就以「重中之重」的房市來看,曾被稱爲「華爾街中國通」的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對本刊表示,中國最新的金融刺激措施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對於如何有效應對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衰退的問題,目前相關的財政計劃,仍然缺乏明確的細節。

以中國房企巨擘碧桂園2023年的數據爲例,「蓋完但沒有賣掉」的房子約爲3.6萬戶,「正在蓋但還沒有賣掉」的房子約35萬戶,而「賣掉但還沒有蓋完」的房子,足足達到73萬戶,這個部分,纔是問題核心,也是最險峻的「保交樓」戰場。據陸挺估算,要解決這波保交樓危機,大約需要3兆人民幣(約13.7兆新臺幣)的財政挹注,纔有可能完成。

一劑2008年來最強的救市猛藥,讓近年「健康狀況」頻頻惡化、近乎奄奄一息的中港資本市場,迎來罕見春燕。然而,這趟中國經濟的「復甦之旅」,能否走得既長且穩,仍有賴以習近平爲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人,深刻面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並積極尋求發展路線的「再平衡」。

否則,在羅奇的眼中,最壞的情況下,目前支撐中國經濟的春燕恐是曇花一現,而這趟資本市場的「回春之旅」,「最終,恐將被證實只是一場『虛假的黎明』。」他說。

閱讀全文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