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激活醫保電子憑證”幌子,8人竊取317名老人個人信息

“孃孃,我來幫您激活電子醫保卡,很簡單。”“叔叔,剛纔人臉沒識別上,需要再刷一下臉。”……有不法分子打着助老志願服務的幌子,走村入戶竊取公民個人信息,致使重慶市江津區317位農村老人掉入“陷阱”。日前,記者從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獲悉,該案8名被告人除被依法判刑外,還須以向農村老年羣體提供公益服務等方式承擔公益責任。

2022年,胡某等8人以向村民提供激活醫保電子憑證的志願服務名義,針對沒有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村老年羣體,秘密竊取其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信息和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用於註冊一些具有金融性質的App賬號。而後,胡某將所註冊的賬號打包出售,非法獲利近20萬元。

今年1月,經江津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當地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胡某等人六個月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6000元至4萬元不等。2月,該院將該案中涉及的民事公益訴訟線索移送至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

承辦檢察官審查後認爲,胡某等8人非法出售的賬號具有金融賬戶屬性,導致涉案農村老人的個人信息一直處於被冒用的風險中,還可能爲下游違法犯罪行爲提供金融工具,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

爲精準鎖定被售出的賬號,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通過“大數據建模+檢察技術輔助”的方式,分別調取了2000餘條賬戶註冊數據、近3萬條醫保數據、4000條身份信息數據,通過數據碰撞比對,最終確定317個賬號被非法註冊並售出。今年4月,在沒有相關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情況下,該院就胡某等8人侵犯農村老人個人信息一案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8名被告協助被侵權人註銷已查明的涉案賬號,按照各自獲利金額計算勞務時間,向農村老年羣體提供公益服務,並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後在法院主持下,該案以調解方式結案,上述8名被告接受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外,在檢察機關推動下,重慶市有關部門建立全市統一的推廣人員身份甄別機制,並會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採取行動,排查凍結500餘個存在冒用風險的異常App賬號,推動從源頭治理相關違法犯罪。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記者:滿寧 通訊員:馬弘 沈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