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文物流失海外像“孤魂野鬼”,原地保護才最有尊嚴

9月14日,北京文化論壇在京開幕。在今天(9月15日)上午舉辦的“文化遺產:系統保護與活態傳承”平行論壇上,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圍繞“中外交流互鑑,保護文化遺產”進行了演講。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他談到了當今文化遺產保護與過去文物保護的區別、正在申遺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以及當下廣爲關注的文物流失問題。

9月15日,“文化遺產:系統保護與活態傳承”平行論壇上,單霽翔圍繞“中外交流互鑑,保護文化遺產”進行了演講。

■ 演講:

談三次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會議

在論壇現場,單霽翔談起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三次國際會議。“第一次是2004年在中國蘇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大會出臺了很多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文件,但其中一項規定對我們十分不利,要求每個國家無論大小,每年只能申報一項文化遺產。作爲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我們的文化遺產資源很豐富,每年卻只能挑一項申報,倍感壓力,必須更加積極努力,讓更多中國文化遺產走向世界。2014年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大豐收,兩項線性遺產——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報成功,因爲絲綢之路是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共同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斯坦的名額。”

“二是2005年在西安召開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這次大會以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在中國設立了唯一一個國際保護中心,開展了很多的交流和合作,比如我們參加了柬埔寨吳哥窟世界遺產保護行動、蒙古國博格達汗宮的保護修繕等,廣泛與國際機構進行考古合作。”他說,“三是2010年在上海召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推動了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我們開始引進國外一些重要展覽,中國的展覽也更多地走向世界。”

回顧在故宮任職的經歷,他談到2012年剛到故宮博物院工作時,參與了故宮的環境治理工作。令他感到驚訝的是,當時在故宮筒子河內側與故宮城牆之間的狹長地帶,擠進了400多戶居民和21家企事業單位,出行十分不便;更爲嚴重的是,居然有465個伸向筒子河的排污管道,每天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內。“當時我們喊出一個口號: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給21世紀。如今,每天數以萬計的中外觀衆走進故宮,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感受到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如此之健康,感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作出的積極貢獻。”

北京文化論壇上,單霽翔正在演講。

在會場外,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單霽翔,他精力充沛、侃侃而談,從文化遺產保護談到正在申遺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再到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流失海外文物問題。

談文化遺產保護與過去文物保護的區別:注重活態傳承

當今的文化遺產保護和過去文物保護有何不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單霽翔表示,過去文物保護保護的是文化要素,從泰山開始,自然要素被納入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內;過去文物保護往往是靜態的,文化遺產告訴我們,遺產可以是活態的,甚至人們今天還在使用它,我們生活的歷史街區、傳統村落開始大量被列爲文物保護單位。

“一直以來,文物保護工作優先選擇古代的文物進行保護,如舊石器時代、古代王朝,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忽略了對當代、特別是20世紀文物的保護,當時規定1911年前的文物才能申報文保單位,但文化遺產告訴我們不應設限,比如悉尼歌劇院就申報成功了,其實20世紀這一百年是人類社會變革最激烈、留下歷史遺產最豐富的時期,也是文化遺產消失最快的時期。”他說。

單霽翔介紹,過去文物保護的是古建築、古建築羣或歷史街區,後來由點及面擴大到城市。文化遺產告訴我們,還要囊括人們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廊道,如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一些線性文化遺產,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的長城是分點段、分區保護,直到申報世界遺產,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歷朝歷代的長城都進入了保護範圍,強調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此外,過去文物保護多關注那些輝煌的宮殿、寺廟、歷史紀念性建築等,現在的文化遺產保護,還要保護普通人生活的領域,如傳統民居、鄉土建築、工業遺產,它們雖然沒有那麼氣勢恢宏,但寄託着人們的鄉愁。文化遺產保護相對於文物保護,還要保護非物質要素,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完整呈現。

“保護不是目的,我們今天強調利用,但要避免不合理利用,要讓它美起來、活起來,這不是政府、文物部門的專利,是億萬民衆共同的事業,每個人都有文化遺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享用權。”他說。

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相信一定能成功

談到正在申遺、接受審議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單霽翔底氣十足地表示:“相信一定能申遺成功。”

回想景邁山古茶林申遺的過程,單霽翔表示,當時普洱博物館展示了故宮的普洱茶,他在那裡看到了上千年大茶樹的照片,但是當時沒時間上山。回來以後,他找了當時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先生,瞭解景邁山古茶林有沒有可能申報世界遺產。郭旃先生親自帶隊去景邁山考察,高興地對他說,景邁山古茶林完全有價值,可以申報世界遺產,於是申遺工作就此啓動。

“上山以後,我看到當地的布朗族和傣族人民在那裡生產,千百年來一直用傳統的方法,不打農藥,秋天養蜘蛛,在樹與樹之間結出網來將害蟲粘住。晚上我們點起篝火,沒想到布朗族、傣族民衆把拉祜族、佤族、布依族的百姓帶來了,整個山上擠得人山人海,大家特別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申報世界遺產,一定要成功,要保護好我們的民族建築、山林。然後我們還跟景邁山上的孩子們一起畫畫,把他們心目中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後景邁山上的美麗景象畫出來,這些都令我印象深刻,非常感動。”他說。

單霽翔表示,作爲我國每年一次的申遺項目,相信這次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一定能成功。

談社會關注的“文物流失”:文物原地保護才最有尊嚴

談起最近社會熱切關注的大英博物館,單霽翔表示,聽到大英博物館約有2000件藏品“失蹤”,感到十分震驚、不解。“目前世界有五大博物館,即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身爲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發生這種事,給全世界博物館敲響了警鐘。文物進入博物館,要更加努力保護文物安全,讓文物更加光彩奪目地呈現出來。”

“我記得有次去參加雅典衛城博物館的開館儀式,一位希臘的領導人告訴我,當時跟英國索要希臘雅典神廟的文物,對方說你沒有好的博物館,文物放在我們這裡,保護得會更好,這就是他們要建博物館的目的。”

單霽翔介紹,美國是中國文物走私最大的目的地,當時我們和美國國務院簽署了聯合打擊盜竊走私文物的雙邊協議,希望一旦有國內走私的文物進入美國,掌握確鑿證據之後,對方能夠通知我們,將它取回,爲此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在談判過程中,我說,要帶他們到西部看看,壁畫被多麼殘忍地割走,墓葬被炸開文物被取走,因爲有了走私纔有了破壞,文物原地保護纔是最有尊嚴的,流失海外就像‘孤魂野鬼’一樣。”

“最終,我們用國際準則、人類良知說服了對方。協議簽署以後,走私的文物一出現,他們就會通知國內專家去看,慢慢地,一批流失文物開始迴歸祖國。”他說。

記者/展聖潔

攝影/浦峰

編輯/陳靜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