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應用來敲門:不是豪賭,而是篤定

文:董指導

本期要點

#人工智能#AI#應用來了#Agent#百度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爲獲獎者不是物理學家,而是兩位人工智能AI大佬:約翰·J.霍普菲爾德 (John J. Hopfield) 和傑弗裡·E.辛頓(Geoffrey E. Hinton)。有人質疑爲什麼跨界頒獎,也有人質疑不就是這兩年火了嘛、怎麼就值得獲獎了。

是不是跨界,相信諾獎委員會自有標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兩位獲獎者絕不是僅憑一兩年成就,而是多年的沉澱。

霍普菲爾德在1982年、1984年就連續發表了兩篇奠定神將網絡基礎的論文;而辛頓在1986年就提出了著名的BP算法,該算法沿用至今。而且2012年,辛頓和學生一起提出的AlexNet模型,融合了神經網絡、數據和GPU,是這次人工智能浪潮的重要驅動之一。

可以說,AI領域的學術研究,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火了幾年,而是多年潛心的沉澱和積累。

學術如此,商業界也是如此。一家成功的、引領的AI公司,依靠的不是短期的“趕工”,而是多年的步步爲營:從看見到行動、從行動到沉澱、從沉澱到領先、從領先到商業價值的不斷迭代。

01 從看見到行動

2012年9月,辛頓團隊帶着其算法AlexNet在計算機視覺比賽上一舉奪魁,識別率遙遙領先。這個成績一出來,立刻吸引了百度的關注,出於搜索業務的沉澱,他們意識到這是產業的一次重大突破,便提出希望和辛頓合作。

辛頓看到了商機,隨後團隊打包成立了一家公司,並邀請全球科技大廠來競拍,包括百度、谷歌、微軟、和DeepMind。

雖然競拍最終歸屬谷歌,但這次拍賣並沒有輸家。百度緊接着在2013年初就成了專注於深度學習的研究院,在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吸引了一批行業領軍人物。這些人才的加入,陸續爲百度沉澱了豐富的知識庫和技術體系。

也是在2013年,百度開始自研AI框架,並在2016年正式推出了PaddlePaddle(隨後命名爲飛槳),如今這已經是全球第二大AI框架;也是在2013年,百度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兩年後開始與車企合作探索落地應用。

從2013年起,百度研發支出不斷增加,如今保持在收入20%左右,而在推進AI發展上更是不遺餘力。例如2020年,爲培養高校AI人才,百度宣佈投入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

百度和少數科技大廠同行,率先看到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機遇;然而,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比看見趨勢更加重要的,是付諸行動,而且是持續行動。

02 從沉澱到領先

回顧AI發展歷史可以清晰看見,AI的發展從來不是線性的。有曲折、也有節奏。然而,所有的“厚積”,也終究會迎來“薄發”的時刻。百度在AI領域的多年投入,也形成了國內AI領域的“快人半步”。

比如,在模型方面,2023年,百度是國內大廠中首發對標 ChatGPT 產品的企業,併發布了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而且,實際上,文心大模型第一個版本在2019年就發佈了。

此後,文心大模型家族不斷擴展,不僅有大小不同的基座模型,也有各類垂直模型。在2024年5月,百度也率先宣佈,兩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費。爲AI的爆發,再次添加“一把柴”。

在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認爲,過去24個月大模型最大的變化,基本消除了幻覺,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大大提升。這背後就是百度的搜索基因,讓公司在檢索增強RAG方面更有經驗、做得更好。

而且RAG技術也從文字層面,深入到了圖像等多模態內容。在2024年初,國內爲Sora的效果感嘆時,百度決定解決圖像生成的幻覺問題。於是,有了iRAG,也就是image based RAG,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將百度搜索的億級圖片資源,跟強大的基礎模型能力進行結合,生成更真實的圖片,整體效果超過文生圖的原生系統。

去掉了機器味兒。而且,無幻覺、超真實、沒成本、立等可取。

談到模型,就不得不提國內在2023年初開啓的“百模大戰”。當時,百度呼籲業內別卷大模型,而是“卷應用”。

如今,一些大模型公司壓力之大,已是衆所周知,也側面印證了百度的判斷。而百度也已經用AI重構了公司產品,例如搜索、文庫、網盤等;從而探索應用開發的經驗、並進行沉澱,從而提供更合適的工具爲客戶所用。

在AI應用層面,百度判斷智能體Agent會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而且也率先把智能體作爲了最重要的戰略方向。百度的文心智能體平臺降低了智能體的門檻,十來歲的小學生就可以創造智能體;但智能體的天花板又很高,可以自主實現許多強大的功能。

智能體會是AI原生時代,內容、信息和服務的新載體。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展示了公司類、角色類、工具類、行業類等4種不同類型的智能體,多個智能體可以協作解決許多複雜問題。

從模型到應用,從趨勢到戰略,AI大廠之間的競爭,並不會是雲泥之別那般巨大差距。而是持續“快人半步”,最終積累起的穩健優勢。

03 從領先到商業價值

從大模型突然火起,到現在有了兩年時間。但質疑的聲音絡繹不絕。很重要原因是因爲,技術要成爲浪潮,必須能落地、產生價值。百度作爲國內AI扛旗者,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將技術領先,轉化爲客戶的商業價值。而這個答案,呈現在了百度世界大會上。

超出許多人預期的是,大模型被使用的次數並不低。以文心大模型爲例,進入2024年之後,調用量變開始加速提升。如今,日均調用量超過了15億、僅僅半年就增長了7.5倍。

高的調用量背後,是大模型幻覺被基本消除後,越來越滿足用戶需求,而且爲用戶帶來價值。比如iRAG技術使用後,影視作品、漫畫作品,連續畫本,海報製作等領域,AI生成圖片更加划算。以往拍攝一組汽車在荒野、城市等各場景裡的海報,動輒需要一二十萬,但使用文心大模型生成圖片功能,創作成本接近爲0。

智能體的商業價值也開始展現。官方智能體,不僅是品牌顧問、客服,也是金牌銷售,提升互動營銷效率。比如,比亞迪的官方智能體上線後,銷售線索轉化率提升了119%。

再比如,百度文庫和網盤聯合開發了工具類智能體“自由畫布”,可以幫助完成找資料、編輯、生成和分享的全部任務,成爲分析師寫研究報告的得力助手。個人創作者也可以利用自由畫布,讓AI根據文本生成漫畫、視頻,發揮想象力。

各行各業的智能體也是剛需。例如在法律行業,基於文心一言開發的法行寶,可以針對用戶的法律諮詢,給出高準確度的建議,也可以按照用戶問題推薦更專業的律師。目前,法行寶回答了1660萬個法律問題。

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精選了文心智能體平臺上的TOP100智能體,推薦用戶使用、體驗高效便捷的私人助手。而首次發佈的秒噠,允許用戶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可以完成一整套智能體系統的搭建。

激發個體的創造力,纔是最大的商業驅動力。

另外,大模型和產業結合,也是重要的商業路徑。畢竟我國擁有着豐富的產業體系,應用場景也是我國AI產業的重要優勢。

百度智能雲是百度構建智能產業生態的主要依託。目前在百度智能雲的千帆大模型平臺上,已經累計幫助用戶精調了3.3萬個大模型,開發出了77萬個企業級應用。一半以上的央國企、和衆多民營企業,都在聯合百度智能雲進行AI創新。爲了便於產業用戶快速使用大模型,百度也發佈了精選的100大產業應用。

綜合而言,無論是大模型,還是各類應用,百度都在降低使用門檻、提高使用效率;無論是個體、還是企業,都可以找到、甚至便捷開發,符合需求的應用。無論會編程,還是使用自然語言,都可以享AI應用來了的浪潮。

僅僅過了兩年,大模型就從技術變革,轉化爲了初具商業價值。但,實際上這花費的又不僅僅是隻有兩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AI浪潮,是歷經多年、一次又一次迭代、突破的組合而成。勇立潮頭,靠的並不僅僅是領先的看見,更是堅定的投入、持續的積累。

因此,AI從來不是一場豪賭,而是一種篤定。也得益於此,纔有幸看到一個新時代:AI應用來了。

---全文完,歡迎交流

理工/金融 複合背景,

百億私募/頭部自媒體 雙重經歷

懂商業更懂科技,前瞻發現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