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的能源“豪賭”:賭國家未來,還是國際油價?
關於沙特拉伯,在今年十月份有一條重磅新聞,那就是——在當地時間的10月23日,沙特阿拉伯在利雅得召開的一次氣候會議上承諾,將在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將年度碳減排量的目標提高一倍。
作爲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的立場將直接影響全球能源轉型進程,而對於長期以來經濟依靠石油天然氣運轉的沙特,這樣的承諾也堪稱激進。
氣候峰會的第二天,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還透露,沙特斥資1100億美元的賈法拉項目(Jafurah)所產生的天然氣將大部分用於製造藍氫:沙特將在2030年生產和出口約400萬噸氫氣,並希望成爲最大的氫氣供應商。
但時隔僅四十天,沙特各方舊事重提,12月初,財政部長阿爾·賈達安警告世界可能因能源轉型而陷入燃料短缺,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CEO納賽爾則稱,過快投入可再生能源,會推高通脹水平、引發社會動盪。雙方同時提出,由於各國的能源轉型嘗試,全球油價飆升近在眼前。
是託詞,還是審慎?在本世紀最大的全球改革浪潮面前,沙特會進,還是退?
衆所周知,以沙特、伊朗、伊拉克等爲代表的大多數中東國家以石油立國,財政收入嚴重依賴石油出口。但已有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意識到過度依賴"石油經濟"存在巨大隱患,沙特是其中最早開始採取行動的那一個: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致使全球油氣供應劇增後價格暴跌,直接造成沙特在2014-2019年間連續六年的鉅額財政赤字。
而2020年,在新冠大流行的壓力下,中東產油國在全球封鎖中又遭受了外界不易察覺到的巨大沖擊:2020年,全球能源消費量較上一年下降4.5%,這也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降幅。石油消費量的下降約佔能源需求下降總量的四分之三,再加上油價暴跌,令包括沙特在內的海灣石油國家的經濟遭遇重創——2020年,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卡塔爾的GDP出現了近30年來最大的萎縮幅度。
沙特2018-2020年GDP分季度增速 / 網頁截圖
過度依賴石油造成的“灰犀牛”,疊加名爲新冠疫情的“黑天鵝”,不得不讓過去幾年已經開始佈局清潔能源的沙特王室,進一步思考轉型的意義和緊迫性。
對於可再生能源,沙特已經在國內做過不少嘗試:2010年建立阿卜杜拉國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城,2016年提出以實現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爲目標的"2030願景",2017 年以來,沙特又在各地推出太陽能建設項目,計劃至2030年生產全球30%以上的太陽能,成爲最大、最重要的清潔太陽能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並利用太陽能滿足沙特國內一半的電力消費供應量。
2018 年,沙特制定了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NREP) ,預計共投資8億美元,爲可再生能源設定了未來發電27.3吉瓦的5年目標(2018 年~2023年)和58.7吉瓦的12年目標(2018 年~2030 年)。
沙特能源部發布的NREP宣傳片 / 視頻截圖
今年宣佈1100億美元的氣田將大部分用於開發藍"氫",則是沙特把目光投向又一新能源——"氫"能源的野心之作,也是沙特尋求經濟新增長點的又一嘗試。
這些年折騰和嘗試了這麼多,沙特的"石油經濟"真的有了變化嗎?
答案可能會讓人有些失望。
我們可以先看一組數據:
根據沙特阿拉伯貨幣局(SAMA) 發佈的統計數據,2009 年至 2018 年沙特石油收入佔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依次爲:85% (2009 年)、90% (2010 年) 、93% (2011 年) 、92% (2012年) 、90%(2013 年)、 88% (2014 年) 、73%(2015 年) 、64% (2016 年)、63% (2017年) 和67% (2018 年) 。
與2010年前後90%上下的佔比相比,2016-2019年沙特石油收入佔其政府收入的比重在64%-68%,看起來是降了不少,但這一數字下降實際上主要是因2014年以後國際油價的低位導致的。而如果只看2016年之後的數據(2016年沙特"2030願景"發佈),沙特石油收入佔其政府財政收入的比重整體上反而是上升的。
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其中一個廠區 / 網絡
另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2020年數據顯示,沙特油氣出口占其出口收入的比重高達7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沙特的"去石油化"的經濟改革還沒有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不能說沙特的經濟多元化改革完全沒有成效,據沙特統計總局數據顯示,2019 年沙特私營經濟佔主導的非石油部門的實際GDP增長率達3.3% , 其表現爲2014年以來最佳。沙特央行和旅遊部公佈的數據則顯示,沙特2019年入境旅遊遊客消費總額達1010億里亞爾(約合269.3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75億里亞爾,增長約8.02%,創過去三年最大增幅。
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同時對國營油氣產業、私營主導的非石油部門雙方造成了沉重打擊,剛剛起步的旅遊業更是被直接按下了暫停鍵。
而恰在此時,2021年下半年全球劇烈波動的能源價格、已經在多個地區爆發的能源短缺,正在給予沙特空前的地緣政治主動權。儘管OPEC+已經就明年1月的增產達成協議,而沙特已經對其大部分買家提供了合同範圍內的全力供應,但全球油價仍在上漲,而沙特的2022年國家預算,也出現了過去八年以來的首次上漲。
事實上,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過程中將會帶來的影響也並非各國“競相放棄化石燃料”這麼簡單。
各方對於全球能源市場的分析指向同樣的結論:在全球能源轉型成爲定局,而化石燃料需求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持續下降的前提下,它的影響會在兩個方面衝擊兩種類型的生產者:首先,由於轉型壓力和國內政治因素,一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即將、或正在主動離開化石燃料市場,例如丹麥已經叫停了其石油勘探,美國和挪威都有可能會出於政治考慮對國內油氣實施限產;而另一方面,由於需求下跌,開採成本較高的生產者將在價格機制下被逐漸擠出市場,例如加拿大石油產業和俄羅斯那些位於極北之地的油氣田,可能將逐漸失去其競爭優勢而被迫放棄市場。
然而,這兩方面都不會影響到海灣產油國,而恰恰是在一部分玩家主動離場、另一部分則面臨價格壓力的時候,儲量巨大而成本低廉的海灣產油國,成了填補轉型過程中能源短缺空白的天然人選:它們擁有非常便宜的低碳石油,對現在迴避石油的金融機構的依賴程度較低,並且幾乎不會面臨限產壓力——因此,它們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增加。
儘管從更長期的角度看,這一切或許都只是轉型過程中的短暫陣痛,但對於當事國來說,每一次機會都可能改變自己的地緣政治處境。
在賈巴爾碼頭停靠的藍氨運輸船 / 沙特阿美
而與此同時,沙特大力投資藍氫的舉動,也可能會爲自己爭取到額外的博弈主動權:早在去年秋天,沙特阿美就向日本運送了世界上第一批氫能——40噸高級藍氨(氫貯存於氨中)用於發電。儘管和石油一樣,藍氫(製備能源來自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依靠碳捕獲技術降低排放)同樣被認爲僅是過渡階段的一個臨時替代方案,但是按照國際能源署做出的估計,在綠氫(生產過程零碳且使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到足以“挑大樑”之前,藍氫勢必將在一段時間內成爲氫能的主要形式。
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也正在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KAUST) 合作,探索沙特阿拉伯在清潔氫發展方面的機會。
過去五年,沙特以"2030願景" 爲藍圖的經濟改革有三大目標,即打造"活力社會"、"繁榮經濟" 和"雄心國家",這三點分別對應着社會變革、經濟改革及國家公共部門的改革,目的是通過減少政府補貼、增加稅收和發展工業、國防、旅遊、娛樂等行業增加國家收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沙特私營經濟與財政支出長期以來呈現高度相關性 / 網頁截圖,來源見參考文獻[5]
但除了私營經濟在財政的大力投入下,GDP佔比確有提高之外,五年來改革進程仍然不盡人意:非石油行業及私營經濟的發展依然嚴重依賴政府高額財政補貼、缺乏獨立性;推動女性就業和參與社會活動,以及在文化領域推動開放,嚴重衝擊了沙特社會傳統中公共場所實行的"性別隔離"制度,並遭到保守宗教人士的反對;而在三分之二就業人口供職於政府部門的沙特,國家公共部門的改革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除了以上方面,沙特的改革還面臨家族威權治理模式下滋生的腐敗和利益集團、就業人口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等等問題。
眼下,距離“2030願景”還有九年,距離最新提出的“2060淨碳”還有三十九年,沙特的改革仍然在路上。撇開其複雜的外部地緣環境不說,國家內部也仍有重重問題需要解決。
而以沙特爲代表的海灣國家,目前所需要做的,就如同一位名叫安•肯迪的阿曼作家在文章中說的那樣,"我們必須對自己勇敢誠實,我們現在必須有勇氣喝下苦藥,我們必須治癒。"(責編 / 張希蓓)
參考資料:
1.中國煤炭網,《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1》—— 去年全球能源消費量同比創紀錄下降4.5%;
2. 王眉,華爾街見聞,沙特豪賭能源轉型:1100億美元氣田開發藍氫;
3.聶琳,界面新聞,石油經濟遇困境,中東未來出路何在?
4.高駿,澎湃新聞,石油危機週期下的沙特"2030願景"與食利國家改革;
5.陸怡瑋,上海外國語大學,薩勒曼執政以來的沙特經濟改革述評;
6.哈尼·芬達克利,凱文·芬達克利,福利國家之終,未知前途之始——阿拉伯國家路在何方?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如需轉載請私信
@世界說的小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