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產業反彈!人口第一城,GDP增速第一了!

又有風吹草動,爲防失聯,煩請各位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備用小號“南北城市”↓

作者:餘飛

01

重慶,增速持續領跑直轄市

目前,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四大直轄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已經公佈。

北京前三季度GDP爲33462.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

上海前三季度GDP爲34389.1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

重慶前三季度GDP爲2324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

天津前三季度GDP爲12673.8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從數據可以看到:

第一,北京、重慶跑贏全國大盤,上海、天津則繼續跑輸大盤。

第二,重慶繼續領跑,且連續四個季度增速保持在6%以上。

2022年受全國黑天鵝影響,經濟增速開始下滑。當年的四季度,大家都知道,重慶成爲了口罩漩渦,所以導致其全年GDP增速只有2.6%。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重慶市統計局

2023年雖然一切都過去了,但因爲慣性影響以及產業轉移影響,重慶的工業復甦遭遇制約。所以,2023年整個前三季度,重慶經濟復甦都比較艱難。

有數據爲證。重慶統計局披露2023上半年: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製造業增長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7%。支柱產業中,材料產業同比增長8.7%,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達58.1%;汽摩和消費品產業分別增長5.3%、5.2%, 裝備和電子產業分別下降0.4%、3.9%。

支柱產業中,裝備和電子產業下降,特別是電子產業,下降了3.9%。

除此之外,房地產行情冷卻,也是重慶無法快速回暖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1.4%。分領域看,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分別增長9.7%和8.8%,二者合計拉動全市投資增長5.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1.0%,降幅較1-5月收窄2.1個百分點。

02

汽車工業恢復,築底反彈

從數據來看,前三季重慶的房地產業仍在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7%。

在這種背景下,重慶經濟強勢反彈的根本,是支撐其發展的工業強勢復甦所致。

兩相對比來看,更直觀。

比如2022年,當年重慶的經濟增速創下了近年來新低,而當年重慶的第二產業(廣義工業)增加值增速只有3.3%,工業增加值增速只有2.9%。

再看如今前三季度GDP增速6%的背景下,其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更是高達8.1%。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從數據可以看到,四大直轄市中,重慶的第二產業增加值最高,是對工業依賴度非常高的城市。

同時,重慶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領跑四大直轄市。

再看一組具體數據,就能更加直觀看到重慶的工業強勢復甦。

仍以2022年對比來看。

2022年,重慶的很多工業產品產量都在下降,當家工業汽車產量當年只增加了4.1%。

其他如微型計算機、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都在跳水。

來源:重慶統計局

再看如今。

重慶統計局數據顯示:

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的391種工業產品中有217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爲55.5%。重點產品中,汽車產量173.46萬臺,同比增長8.0%,其中新能源汽車59.43萬輛,增長1.3倍,燃油車114.03萬輛,下降15.4%;筆記本計算機產量5128.25萬臺,下降4.3%;手機5970.12萬臺,下降 8.2%;液晶顯示屏2.88億片,增長25.6%;集成電路53.23億片,增長1.0倍。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重慶正在走出黑天鵝的影響,同時也在走出產業流出到東南亞的影響,目前超過一半的工業產品實現了正增長。

其中當家產業汽車產業增長非常迅猛。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重慶市統計局

2023年,重慶汽車產量231.79萬輛,時隔多年後重回全國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50.03萬輛,約佔全市汽車產量的22%、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的5%,有了質的飛躍。2024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量更是反超廣州,奪回“汽車第一城”的寶座。

前三季度,廣州的汽車產量數據尚未公佈,但看重慶8%的增速來看,重慶汽車第一城的寶座,大概率坐穩了。

重慶汽車工業王者歸來,功臣非新能源汽車莫屬。

作爲燃油車時代的巨擘,重慶前三季度的燃油車產量仍在下降,前三季度燃油車114.03萬輛,下降15.4%。而新能源汽車產量59.43萬臺,增長了1.3倍。

重慶統計局之前披露: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拉動全市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3%,較一季度加快6.6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達59.7%。

其中,6月份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0%,拉動全市工業當月增長4.9個百分點,增長貢獻達88.3%。

重慶新能源汽車發力背後,是華爲加註的賽力斯的功勞。

這一點,在之前分析重慶經濟半年報的時候就說過。

重慶統計局公佈的“1-5月份重慶經濟運行簡況”中,明確寫着:

1-5月,汽車產業受賽力斯及其相關配套企業高增長拉動,增加值增長31.0%,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個百分點,是支撐全市增長的核心產業。

來源:重慶統計局

6月份重慶統計局發佈的工業解讀文件中,再次點名:

目前我市汽車產業增長核心仍在於賽力斯,其2月上市的問界M9銷售供不應求,M7和新款M5銷售同時向好,企業生產水平持續攀升。受賽力斯帶動,金康新能源、青山工業、滬光電器等配套企業亦實現高速增長。

來源:重慶市統計局

前幾天重慶統計局發佈的解讀文件中,再次點名了賽力斯:

前三季度,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較上半年放緩4.4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增長4.5個百分點,拉動力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整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7.9%,汽車零部件製造增長16.9%。前三季度重慶汽車行業增長核心仍然是以賽力斯等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賽力斯的主打車型問界M7、M9銷售持續火爆,受賽力斯等新能源車企帶動,金康新能源、小康動力、滬光電器等配套企業亦實現高速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9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31.67萬輛,同比增長364%。其中,問界M9下線10萬輛,連續6個月蟬聯中國豪車市場5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冠軍,打敗了奔馳、寶馬和奧迪。

03

產業決定城運

我在之前分析各城市競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文章中強調過,各城市對任何一個產業爭奪背後,本質是爭奪經濟話語權。

產業是經濟和人口的基礎,沒有產業,經濟發展無從發力,無法提供就業,也就無法吸引人口。

更何況是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所有的產業爭奪中,汽車產業最具吸引力,因爲它 足以改變城運。

當年一汽落戶長春,讓長春在東北到處都是直轄市的年代裡,也獲得了直轄市的頭銜。後來由於國家發展戰略調整,東北所有的直轄市都撤了。

二汽誕生於中蘇關係破裂開啓三線建設時代,落戶在大山深處的湖北十堰。十堰當時還只是一個近百戶居民的小鎮,如今七普時期擁有320.9萬人口。

因爲二汽的到來,十堰與其原本所屬的勳陽地區換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爲地級市,1994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併,仍稱十堰市,勳陽地區則降級爲十堰的鄖陽區。

1980年三線建設結束,十堰由於交通不便,二汽決定遷出,先是遷到了襄樊(現在的襄陽)成就了襄陽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東風汽車,2003年遷到武漢,成就了武漢的汽車工業,且是武漢如今的當家工業。

新能源汽車,已經改變了各城市的汽車工業格局,深圳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第一城,西安也因爲新能源汽車而出類拔萃,如今重慶也走上了前臺。

昨天寫到的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今年迎來了大爆發,截至10月21日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臺,躋身新能源汽車產量前三,今年年底大概率會超過上海,躍升到第二位。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強調,屬於合肥的城運時代已經到來,合肥已經逆天改命了。

還有鄭州。鄭州在比亞迪加持下,新能源汽車產量一下從之前的幾萬臺躍升至去年年末的31.6萬臺。

今年上半年,鄭州汽車產量達到了43.1萬輛,增長了7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了21.9萬輛,增長了10.4倍。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70萬輛,增長120%。

下一個,會是誰?

寫在最後:最近在與一家機構合作,可以幫助內地居民辦理香港身份。

該機構總部位於香港,在全國各地擁有分支機構,深耕香港本土教育與身份規劃領域9年,從K15、本碩博全面覆蓋全港各級教育資源,從前期申請、過程輔導到結果落地,一站式全程陪伴,同時還爲客戶提供從商務、置業、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多項在港後續服務。真正的做到了爲客戶保駕護航,滿足客戶從家人到家業、從生意到生活、從當下到世代的全方位需求。

(非誠勿擾,有需求的讀者,可以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加微信諮詢詳情)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羣,加微信:593594349(備註來意,否則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