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出去”成爲必答題,家族企業面臨哪些挑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 上海報道

出海浪潮下,家族企業如何國際化已經從“選擇題”變成了“必答題”。數據顯示,A股企業中佈局境外市場的公司數量佔比連續上升,2024年上半年達到52.81%,同比提升近5個百分點,上市公司對境外業務的重視度大幅提升。

“對於家族企業來說,全球化的旅程充滿前景又極具有複雜性,潛在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可以接觸到更大的客戶羣,第二是獲得新的收入來源,第三是分散風險,第四是創新實踐有助於激發企業運營的活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如此說道。

而在企業出海的同時,家族的財富和資產同樣面臨出海問題。因此,杜道明認爲,企業在擴張時也需謹慎考慮以下幾方面:一是大量的投資的需求;第二是有效的風險管理;三是適應不同的監管環境;四是家族資源的潛在壓力,可能會挑戰傳統的運營方式。

貿易格局生變

對於想要出海的家族企業來說,正確認識貿易格局的變化是制定策略的第一步。與剛加入WTO時,世界各國對全球化抱有期待,並且摩拳擦掌積極採取措施不同,目前的國際貿易已經放緩全球化進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項目主任顧清揚認爲,全球化貿易正在減速。

他表示,全球貿易現在出現了兩個變化。第一,全球貿易低速增長2.8%,今年增速或爲2.7%,而過去都在接近4%;第二,全球貿易增速低於GDP的增長。過去貿易是拉動經濟的一駕馬車,但是現在變爲拖累。所以,外貿困境不只出現在中國,全世界都如此。

具體來看,他認爲,全球貿易出現了三個趨勢。首先,全球視角下的兩個半球化,也就是南北半球;其次,區域來看是板塊化。也就是貿易體制之間開始出現貿易保護主義。過去的貿易保護主義出現在兩國之間,而現在是在區域之內進行循環,並且排斥區域外的國家。三是,在更微觀層面上的碎片化。

“目前中國企業出海,東南亞是一個熱點區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芮萌告訴記者。背後原因,一是在此前“一帶一路”倡議下,很多製造業的民營企業前往東南亞,二是研發技術的進步,使得部分產業逐漸向東南亞轉移。

對於部分企業期待“借道”東南亞出海美國或歐洲的情況,芮萌認爲,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中國企業需要藉助出海的機會,提升出海能力,改變傳統OEM(原始設備生產商)的模式,組建團隊,建立研發和渠道,形成真正自己的品牌,成爲全球化企業”。

出海熱下的企業家族財富管理面臨挑戰

業務出海的挑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出海企業的家族財富管理也面臨挑戰。

芮萌直言,家族企業的公司資產和個人資產邊界模糊,是最大的風險。“在中國,很多企業會用家庭財產爲企業的負債擔保,風險就可能從企業傳導至家庭,比如出現企業經營不善,行業發展受限等問題,也可能從家庭傳導至企業,比如婚姻出現問題”。此外,代際之間的財富管理觀念也可能存在矛盾。“新一代的風險偏好可能會更高”,芮萌表示。

因此,芮萌建議,家族財富的管理需要進行財富規劃和資產隔離。目前主流的做法,首先是信託,把信託財產的所有權轉移給信託公司,這樣在債務風險發生的時候,會大大降低風險。此外是保險產品,它的受益人是確定的,也可以避免一定的風險。除此以外,協議、遺囑也都是常用的避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