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10天結束!臺灣燈會1周涌250萬人朝聖 「4副燈」爆吸睛
臺灣燈會於15日試營運、19日正式在屏東大鵬灣開展,累計到21日朝聖人次近250萬人,除絢麗的主燈、水舞、INTEL無人機表演外,代表傳燈工藝的「南國豐收」、「點亮屏安」及「東港故事」副燈,還有今年首設的永久性「豐豬平安」副燈同樣吸睛,是旅客不容錯過的打卡地標。
觀光局表示,臺灣燈會邁向30週年,一直追求創新與傳統工藝的提升,若說璀璨亮麗的主燈是創意與科技花燈的極致,則副燈就是傳統工藝花燈的代表,今年的副燈共有四座,其中「南國豐收」及「東港故事」是以傳統工藝花燈方式呈現,而「點亮屏安」則是紙雕藝術與燈光結合的另一種傳統手藝的呈現,另外「豐豬平安」則是採用FRP塑造加上外部投光在夜間呈現,最重要的是能夠在燈會結束後原地保留做爲裝置藝術,成爲大鵬灣的新地標。
▲2019臺灣燈會副燈「南國豐收」。(圖/觀光局提供)
「南國豐收」副燈位於主燈西側,由藍永旗老師創作,由於屏東福安宮是臺灣最大的土地公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藍老師以掌管土地的財神「土地公」爲主角,搭配屏東特有的水果物產,透過民間神祇土地公化身農民肩挑如意扁擔,盛載屏東水果與財富,表徵順心如意,年年豐收之寓意,再搭配錢幣意寓時來運轉。
「點亮屏安」副燈位於燈會西側入口處,是剪紙藝術家成若涵老師以「自然包覆人文,人文訴說故事,搭配鄉親共創」爲主題,參考恆春南門爲造型,透過紙雕手法鏤空呈現屏東的節慶物產。正面以東港故事爲主題,搭配迎王祭典、東港三寶、跨海大橋等主題,外側立面以萬丹紅豆堆疊象徵物產豐饒;中段城牆以黑鮪魚圈成圖騰,包覆梅花鹿、綠蠵龜及生肖年豬,象徵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精神;上部牌樓以「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詩句,將甘蔗田照映在牌樓上,象徵欣欣向榮。另外,門洞內長廊也邀請在地東港鎮海濱國小三~六年級共50位同學,在藝術家的指導之下,共同刻畫出自己家鄉故事。
▲2019臺灣燈會副燈「東港故事」。(圖/觀光局提供)
「東港故事」位於東隆宮廣場前,由王耀瑞老師製作,以黑鮪魚、東港黑鮪魚觀光季虛擬代表「絢櫻」、王船及臺灣燈會LOGO組成,正面爲絢櫻海神誕生姿態由浪花烘托升起與一旁由上往下黑鮪魚動態形成剛與柔對比,背面以東港王船搭配臺灣燈會LOGO並置,以龍的發音,加強東隆宮印象。
「豐豬平安」副燈位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遊客中心前廣場,由知名公共裝置藝術家AKIBO老師製作,以象徵屏東在地文化「風豬爺」爲主題,透過動漫藝術手法,主角趴坐並佐以大眼、微笑及風車圖案領巾爲造型,晚間搭配炫麗外打燈效呈現活潑、歡樂氛圍,更是燈會入口意象,往後也將成爲大鵬灣地標,庇佑屏東平安及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