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落幕:用更多優秀作品展望中國電影新未來
11月25日至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在廈門舉辦。一直以來,中國電影金雞獎因其評獎標準的專業性、學術性,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民主嚴謹性,被稱爲中國電影的“專家獎”。今年是金雞獎一年一評的開局之年,也是金雞獎長期落戶廈門的開啓之年。
一年一度的金雞獎,不僅是電影人的盛會,更是觀點碰撞、新人亮相、新片發行、成果總結的舞臺。4天時間裡,以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爲主題,通過組織評獎頒獎,論壇、創投等一系列專業活動,展現電影發展成果,探討行業熱點話題,促進相關領域深度合作。
聚焦重大主題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爲生動展示我國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本屆金雞影展特別舉辦了爲期7天的脫貧攻堅主題影展暨八閩電影巡展活動。此次主題影展在福建省21家影院、6所高校和20個農村,共計放映366場,除熱映影片、金雞獎入圍影片外,還特別展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熱土》《又是一年三月三》等11部脫貧攻堅題材影片,讓各地城市鄉村共享電影文化盛宴。
圍繞脫貧攻堅這一宏大歷史命題,中國電影人紛紛將鏡頭聚焦偏遠貧困鄉村,尋找脫貧攻堅一線的鮮活事例,今年可謂是中國脫貧攻堅題材電影的豐收年。國慶檔期間,無論是以家鄉故事寄託情懷的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還是面向年輕觀衆講述青年創業歷程的勵志電影《一點就到家》,抑或是根據因公犧牲的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事蹟改編的傳記電影《秀美人生》……影片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角度,將中國在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衆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激起自己心中對國家、對故鄉的一份自豪感。
除了脫貧攻堅主題以外,爲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創作的一系列影片也再一次用革命英雄偉大的愛國精神感動和震撼觀衆。展現志願軍戰士不懼強敵、不畏犧牲的戰爭電影《金剛川》;我國首部以抗美援朝爲主題創作的愛國主義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近期投入拍攝的以長津湖戰役爲背景,表現志願軍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的影片《長津湖》……都爲新時代下的人們提供了與革命先烈對話的通道,讓觀衆觀看鏡頭中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之後更加珍視當下的安寧與和平。當下,中國電影人聚焦重大主題內容的創作,成功創作出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中國機長》等一系列新主流電影,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貢獻着力量。
11月27日,中國影協在廈門召開電影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與會電影界代表圍繞“中國電影如何助力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如何創作出既能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中國電影產業應如何應對新問題、抓住新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展開交流,並對中國影協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如何圍繞“做人的工作”核心任務,切實加強對廣大電影工作者特別是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羣體的團結引領,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中國文聯黨組成員胡孝漢表示,“期待通過電影人的共同努力,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不斷向電影強國邁進”。
復甦的中國電影爲全球電影產業回暖打好基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電影行業在今年上半年遭受了巨大的衝擊。隨着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國影院自7月20日起逐步復工。從七夕檔到國慶檔,衆多主題鮮明、製作精良的電影率先回歸院線,來自觀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反饋也給了中國電影市場極大的信心,越來越多的優質電影陸續上映,影院重新恢復活力,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全面復甦。
數據顯示,作爲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國慶期間有近1億人次走進電影院觀影,10月1日至8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39億元。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在以“盤點2020電影現象”爲主題的論壇中表示:“走進影院享受當今最尖端的視聽震撼,依然是年輕人對電影業的剛需。”
11月26日,導演郭帆在本屆金雞電影節上官宣,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他表示,會在新片中嘗試新的製作流程,還會有更多新的技術使用。作爲國產電影向世界科幻題材電影輸出的一次重大突破,《流浪地球2》宣佈定檔既是爲東方科幻電影的繼續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礎,也是爲疫情後大製作電影恢復創作生產堅定了信心。
中國電影業的復甦爲全球電影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本次金雞影展也對優秀國際影片進行了展映,讓中國觀衆感受國際電影文化的魅力。爲期10天的2020金雞國際影展以“同理之心”作爲選片主題,11月18日至28日,來自30個國家的32部佳片進行了64場展映,其中多部影片爲中國首映。
本次系列金雞影展不僅加快了重振中國電影業的步伐,也推動了全球電影產業迴歸正軌。中國電影市場當前的良好運轉充分表明了電影作爲大衆文化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也在走出國門,豐富國際市場,向海外觀衆講述中國故事,帶動全球觀衆迴歸影院。
青年人才迅速崛起爲行業注入新力量
除了對電影作品主題和內容的關注,本屆金雞影展還開展了一系列針對青年電影人才隊伍培養的活動。本次金雞港澳臺影展首開海峽兩岸青年短片季,旨在爲電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儲備青年人才,通過廣泛徵集海峽兩岸優秀的短片作品,挖掘和培養更多潛力青年影像創作者,爲優秀短片作品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和互動的窗口,助力青年影像創作者成長。
此次海峽兩岸青年短片季以“傳承的演繹”爲主題向青年電影工作者、電影愛好者徵集短片,獲選作品類型多樣,題材豐富,新意迭出,有的體現兩岸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思考,有的關注現實題材,不同主題均展現了青年電影人的思想性、專業性、藝術性。此外,旨在助推新時代導演人才和項目落地成長的金雞青年導演訓練營也面向影展新翼推優榮譽短片的創作者們,給予他們在訓練營與知名導演、製片人等行業前輩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
以“電影人的繼承與創新”爲主題的青年導演論壇會集了六位近年來製作出優秀電影作品的青年導演,分享交流了他們各自在電影製作中的經驗,共同探討疫情後行業面臨困境應當如何取得突破。幾位嘉賓一致認爲,現實題材類型的影片有利於青年導演把握主題,創作更好的電影作品。
青年導演田羽生表示,自己在創作中堅持的一點就是“唯真不破”,越是真實越能拍得細膩。“人物也好,情感也好,去虛構一些東西的話都是特別虛假的。我建議更年輕的青年人、創作者要從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或是遇到的真事入手,這樣記錄下來的東西才最真實、最打動人。”青年導演騰叢叢也認爲,“現實題材是一個創作者在青年時光最大的法寶,因爲你和這個時代中的大多數人有着相同的經歷,可以更多地和觀衆共情,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
疫情的影響使電影產業遭受了衝擊,也讓行業整體在沉澱中積累,在重返影院的第一時間抓住時機,用一部部優秀的作品交出一份令觀衆滿意的答卷。中國電影業還將繼續前行,深耕重大主題,拓展國際視野,培養人才隊伍,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讓現實融於藝術,將文化寄予時代。(記者 牛夢笛 通訊員 沈唯)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