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迴歸,沒有掌聲
作者:噗少俠
滴滴一份76字的公告,提到6次“安全”,宣告了自己時隔563天的迴歸。
2023年1月16日,滴滴在公告裡,如此寫道:“一年多來,我公司認真配合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嚴肅對待審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復“滴滴出行”的新用戶註冊。”
一年半時間發生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
經歷了上市終結、應用下架、美股退市、鉅額罰款……種種雷霆重擊,並在某一時間段內不再有鮮花和掌聲的滴滴,這一次凱旋要面臨的,或許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一、滴滴爲什麼“失去”了563天?
認證主體爲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滴滴公衆號,上一次發文《我看了看奶奶,覺得變老也沒什麼了......》是2021年6月3日。
此時,距離滴滴赴美上市的大日子,還有27天。
滴滴2021年6月11日向美國證交會遞交IPO招股書,直至6月30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期間,市面相關消息不多。而滴滴的赴美上市,則是自阿里巴巴後中國公司在美股規模最大一次IPO。
而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滴滴先後經歷了網絡安全審查、應用下架、宣佈退市等重大事件:2021年7月4日,滴滴應用責令下架;隨後的7月16日,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進駐滴滴,開展網絡安全審查;2021年12月3日,滴滴發佈宣佈開啓美股退市;2022年6月2日,滴滴向美國證交會遞交退市申請。
而滴滴在美股最後一個交易日時間,定格在了2022年6月10日。此時,距離滴滴IPO不滿一年。
背後具體原因何在?
隨着2022年7月21日,網信辦對滴滴處80.26億元罰款一同而出的,是當日網信辦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如此應答:滴滴公司存在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因涉及國家安全,依法不公開。
同日,滴滴官微表示: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全面深入自查,積極配合監管,認真完成整改。
因果相生,層層疊加,答案終會浮出水面。而隨着2022年1月16日滴滴公告宣佈恢復新用戶註冊,這一場歷時563天的大戲,似乎在徐徐落幕。
但除了那些“驚心動魄”的大事,過去的563天,滴滴已於商業領域的損失,並由此造成未來亟待迎接的滾滾浪潮,無疑將成爲滴滴歸來後必須直面的真正硬仗。
二、時隔563天的迴歸,滴滴的鮮花和掌聲還在嗎?
事實上,伴隨2023年1月16日滴滴公告宣佈恢復新用戶註冊,另一個猜想則順理成章:滴滴APP何時上架?
儘管幾日前,多家外媒報道稱滴滴出行App可能在農曆新年前重新上架。可截至目前,多個安卓應用市場及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等均顯示,滴滴出行App尚未恢復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一切猜想的核心,無疑將聚焦於滴滴能否奪回丟失的市場,以及滴滴的未來是否還值得期待?
但木已成舟。基於563天新用戶無法註冊與應用的下架,滴滴同步流失掉了大量的用戶:滴滴退市前披露的財務和運營數據顯示,2021年Q3中國出行交易筆數爲23.56億筆,較2021年Q2減少2.14億筆,2021年Q4較2021年Q3再減少了0.49億筆。
在2021年全年,滴滴在國內出行業務量約爲94.83億筆,日成交量約爲2600萬單。而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2年1月滴滴日均訂單量約爲2000萬單,較2021下降顯著。
此外,受疫情影響,國內網約車訂單量一度下滑。交通部數據顯示,全國單月網約車訂單總量已經從2020年12月的8.1億單峰值,降至2022年5月5.26億單的低谷。
而對依賴訂單抽傭的滴滴來說,種種因素疊加下,引發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事實上,中國出行業務一直是滴滴業務的大頭。在滴滴先前IPO文件中顯示:滴滴2020年全球總收入爲1417億元,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爲1336億元、23億元和58億元。這也意味着,中國出行業務佔據了滴滴9成營收。
另一方面,在滴滴失去的563天裡,國內網約車市場正在發生着變化。交通運輸部近期披露消息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298家網約車平臺,較2021年末增加40家。高德打車、美團打車、哈囉、嘀嗒出行、百度打車、曹操出行、T3出行等,都在滴滴缺位的一年多時間裡,加快步伐,蠶食滴滴市佔率。
例如,2021年7月,美團在北上廣深等100多個城市重新上線打車業務;高德則宣佈在7-9月開啓免佣金活動,覆蓋平臺內的100多家網約車平臺。此外,2021年9月曹操出行宣佈融資38億元,隨後一個月,T3出行完成77億元A輪融資,刷新近兩年網約車行業融資金額。
受此影響,滴滴市佔率呈現出下滑趨勢。據長橋海豚投研分析顯示,滴滴下架之前其網約車訂單量市佔率大約在90%左右,下架之後不到10個月便從90%下降到80-81%之間。而2022年的市佔率則穩定在了80%左右。
整體市場規模的縮水,其他玩家的入局,成爲滴滴穩定營收基本盤的一大挑戰。
但好消息是,滴滴出行的訂單量仍佔市場絕大部分,用戶基數與其他玩家並不在一個數量級。例如,2021年三季度滴滴國內出行訂單量相較第二季度的25.7億單減少了2.1億單,日均減少233萬單。這也意味着,其他出行玩家在單季度每天共計只分走了滴滴233萬單的市場份額,而彼時的滴滴每天的訂單量爲2561萬。
三、第二增長曲線行不行?
但滴滴面臨的直接問題,則是退市後何處尋求“輸血”。對此,滴滴交出的方案中,答案之一則向內聚焦,力求找到自身的第二增長曲線。
然而,除了網約車的主營業務,滴滴的國際化、造車業務對收入的貢獻比較有限。滴滴退市前發佈的最後一份財報顯示:2021年Q4及全年,儘管滴滴國際業務及其他業務部門收入同比呈現增長狀態,但對收入貢獻的佔比並不算高。 例如,2021年滴滴出行總營收爲1738.27億元,其中,國際業務營收爲36.2億元、其他業務的營收爲96.8億元,佔比分別僅爲2.1%和5.6%。
而在過去一年半時間內,從兩輪出行、社區團購、外賣、出海,乃至造車等業務,都成爲滴滴發力的重點。其中,被評爲“投入不設上限”的滴滴橙心優選業務,曾被滴滴寄予厚望。
然而,滴滴對橙心優選的大量“輸血”,卻未能取得預料回報:事實上,從2021年第三季度起,滴滴橙心優選的運營區域開始持續收縮,直到2021年底宣告結束。
某種程度而言,以上種種新業務無論是體量還是進展,在近期內,都難以成爲滴滴真正的第二曲線。
而受種種因素影響,滴滴2021年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滴滴運營虧損達到484億元,同比擴大251%;歸屬普通股東的淨虧損500億元,同比擴大369%。到了2022年1月,滴滴則有裁員消息流出,坊間傳言裁員比例爲20%,貨運等部門則高達50%。
四、滴滴需要邁出的一大步
然而,比起這些,滴滴當下面臨的最直接、最大的挑戰在於重啓上市闖關。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官微表示,“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啓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啓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然而,此後滴滴上市進展,並不算順暢:2022年3月,財經報道指出,滴滴已暫停港股上市進程,原因是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數據安全的整改建議;
到了2022年4月,滴滴在舉行退市投票的臨時股東大會公告中表示,在退市完成前,公司將不會申請其股份在其他任何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2年5月,滴滴公告稱恢復正常運營後,可能會尋求在包括香港聯交所在內的其他國際公認的交易所上市,並且向相關監管部門備案。隨後,滴滴一直未有相關進展對外披露。
不過,滴滴重啓上市,至今尚未有更爲直接、具有實質進展的消息披露。
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壓力,或許源於爲滴滴先前震驚全網的“補貼戰”付出真金白銀的大股東們,滴滴有一個“交代”:公開信息顯示,滴滴前五大股東分別是軟銀(持股20.08%)、Uber(11.93%)、員工持股平臺Steady Prominent(6.89%)、騰訊(6.43%)和程維(2.58%)。
然而,大股東們在滴滴上市幾番“動盪”中,投資卻大多面臨了縮水:滴滴2021年招股書顯示,滴滴老股東每ADS平均成本價爲6.2美元,而到了2021年12月17日禁售期結束時,滴滴股價只剩下5.3美元,已經低於入股成本。
然而,按照以往案例而言,滴滴回港上市或許並不容易。事實上,港股尚未誕生一家網約車概念股。例如,陸正耀的神州租車曾在2014年登陸了港交所主板,但其創辦的神州優車卻未能赴港上市,而是轉向國內的新三板。此外,主打順風車的嘀嗒出行,近年內兩次衝刺赴港IPO,卻不了了之。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綜合種種因素,從彼時彼刻到此時此刻,有關於資金與業務,滴滴此次新用戶的重新開放,或許,僅僅邁出了一小步。
但對於從阿里離職創業僅僅幾年便建立中國第一齣行“帝國”的程維而言,有關於未來,或許,也沒人可以質疑他的能力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