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AI算力需足夠電力

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昨日指出,AI全球產值二○三○年將達一兆美元,甚至更高,其中約四分之一在臺灣,四分之三在全球各地,未來不只大陸、東南亞還要推展到中東、拉丁美洲等。

電電公會昨日舉行「七十五週年產業高峰論壇」,電電公會指出,AI影響力預計在未來十年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AI市場在未來十年將強勁增長,二○三○年全球AI產值預計將從一千億美元達一兆五千九百一十億美元,比現在高出近廿倍產值。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論壇時指出,臺灣在AI浪潮下得到很多訂單,包括晶片、記憶體、伺服器、機殼散熱等。隨着生成式AI應用時代來臨,算力、演算法都需要ICT與半導體制造技術,這生態系在臺灣已經形成,很難被取代,臺灣若掌握優勢把產業效益擴大,可走在前面。

鄭文燦也透露,臺灣原本要在去年提出AI基本法,但考慮應用領域廣泛,尤其倫理領域有很多爭辯,如智慧財產權、可信賴度、個人隱私等,因而決定延後立法。但目前已推出兩個版本,其中二點○版就是希望臺灣成爲AI產業重鎮,核心是人才培育。

電電公會也邀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以「從微/奈處理機到AI」爲題發表演講。對於臺灣在AI新時代角色,施振榮說,臺灣是全球運算力的供應者,包括XPC晶片、邊緣運算方案晶片製造等,在市場方面,臺灣是非中、美的AI應用方案供應者,領域涵蓋智慧醫療、城鄉、交通、農業等。施振榮強調,不管歐美如何創新,晶片都要靠臺灣。

然而,AI耗電量大,也引發業界憂心。李詩欽指出,臺灣應以AI硬體優勢發展AI算力,但這需要足夠的電力支撐。他認爲,將來每人都是AI載體、AI用戶,但國家未提供足夠的電力,將難以支撐AI算力需求;光是一個AI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就可能超出政府的電力規畫,希望政府能多做電力資源調配,同時致力於電力開發、提升電力韌性等,以因應未來國家產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