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報告 滿紙荒唐言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能源署日前公佈了《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報告顯示,AI科技用電需求大增,5年成長約8倍;經濟部預估AI科技爆發落在2024至2028年間,不過,在各種預定增建、計劃增建、可望增建的電力新機組加持下,經濟部的報告顯示,各界一點也不必擔心電力不足的問題。
這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第一份電力需求報告,預料也將成爲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7月底召開首次會議的根據,自然備受關注。這份報告的4大重點是:一、未來用電將急速大增;二、賴政府廢核進程不變;三、繼續衝刺再生能源;四、不夠的電力全部包給氣電。
所以,核三廠1號機7月27日除役、2號機明年5月除役,時程照舊,大家廢話少說;爲了開發光電,全臺農漁林牧務必持續奉獻土地和養殖面積;而由於在可預見的未來,火力發電將會是主角,因此各種「接」都得快馬加鞭進行。就算環評還沒有過關,如4接,也列入供電,到時能不能管用,充滿變數。
經濟部以氣換油的計劃,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恐怕還存在謊言,例如來路不明的新增燃氣電源高達13700千瓩。
風電部分同樣出現膨風現象。經濟部在4月就已公佈,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的風場建置因面臨成本大漲、缺船危機,確定3-1期獲選風場可通案展延1年,併網時程也將延至2027至2028年,而3-2期選商結果纔剛於7月出爐,未來長路迢迢,經濟部就已忙不迭地列入電力供應來源規畫,簡直是吹牛不打草稿。
根據能源局資料,單位發電量面積,光電需要的土地是核電的92至183倍,陸域風電是核電的124倍。
蔡英文任內8年爲開發光電,已讓許多農漁民無地可用,但噩夢還得繼續。經濟部預估,爲了要達到2025年光電20GW的目標,扣除併網完成與潛在光電案場,還需要2150公頃土地種電,面積等於是210座臺北大巨蛋。然而,在覈電歸零的前提下,民進黨政府再生能源的雄心遠不止於此。
根據經濟部報告,2030年光電裝置容量將較2022年成長3.5倍,這表示,光電亂象在未來7年裡還要再惡化3至4倍,想想就頭皮發麻。而根據國發會「2050淨零路徑」顯示,若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目標,單單光電就還需要6萬公頃土地。臺灣還要從哪裡再找出約等於2.2個臺北市大的土地來種電?
經濟部的電力報告根本就是滿紙荒唐言,爲了成全民進黨政府的電力政策及綠電新貴,全民何止是一把辛酸淚?如此濫用天然資源、破壞環境,可能會讓臺灣落入萬劫不復之境。(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