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鴻:上高原 戰“蟲癌”

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青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發病率最高、病情最爲嚴重、防治最爲複雜”的包蟲病流行地區。由於致死率高、複發性強、後期治癒難度大,包蟲病常年威脅着牧區羣衆的生命安全,被當地羣衆稱作“蟲癌”。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情繫百姓,多次親赴高原戰“蟲癌”。青海省科協大力支持,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建立“董家鴻院士工作站”,董家鴻院士團隊不僅帶來了醫療技術方面的突破,提升青海省基層包蟲病救治能力,推動青海省肝膽外科領域和包蟲病防治領域的醫療技術發展,還採取多種形式,促進了青海省肝膽外科人才隊伍培養和學科發展,培養了一支一流的醫療人才隊伍。

全力建設“根據地”

早在20年前,董家鴻院士就開始關注青海、新疆等地的包蟲病診治工作。然而面對包蟲病“高發病率、高複雜度、高複發率”的局面,加之較爲封閉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偏遠地區的包蟲病救治工作一直進展緩慢而艱難。

2015年,清華大學響應國家支援西部地區發展的號召對口支援青海大學,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也與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領域展開醫療扶貧工作,董家鴻院士正式踏上助力青海包蟲病防治工作的征途。

2018年6月,青海省科協依託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於建立董家鴻院士工作站,並給予經費支持。青海省科協積極推動建立院士在青海工作的長效服務機制,先後出臺實施《青海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實施意見》《青海省促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若干意見》。2021年3月,青海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青海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推進了院士工作站建設向更高的層次、更廣的範圍和更高的標準發展。

院士工作站建立後,董家鴻院士帶領團隊在人才培養、團隊梯隊建設、科學研究、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青海省全面的支持,先後建立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和臨牀醫學研究中心、董家鴻院士青海省工作站精準外科示範基地、青海省藏區人畜包蟲病綜合防診治專家服務基地、董家鴻院士果洛州專家服務基地,實施“青海藏區包蟲病精準醫療救助及幫扶”專家服務團等多個項目,爲包蟲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多學科、多專業、深層次的綜合研究平臺。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王海久告訴記者,董家鴻院士建立了“省級診療中心-州(市)級診療基地-縣級診療救治站-鄉(鎮)診療管理站的包蟲病四級分層診療聯動機制”,促進了青海省內外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共享,不僅提高了包蟲病的診治效率,還爲其他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模式。他還指導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源頭控制—科普宣傳—基礎研究—藥物開發—臨牀診療”五位一體的包蟲病綜合防控策略,推進了青海省包蟲病外科的精準化、規範化診療的推廣應用,並使基層醫院能夠更規範地開展包蟲病的外科治療。

多年來,董家鴻院士工作站採取多種形式,爲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培養了肝膽外科學人才。該院肝膽外科團隊中,現有1人入選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崑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1人入選“崑崙英才•科技領軍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託舉工程,6人入選青海省高層次衛生人才培養項目,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5人,有力地促進了學科建設和發展,使青海省肝膽外科連續幾年躋身全國百強。

我和院士同臺手術

由於醫療技術落後,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級醫院在2017年以前無法開展包蟲病手術,當地包蟲病患者只能到省城西寧或者省外的大醫院治療。而董家鴻院士的到來,掀開了當地包蟲病防治的新篇章。

8月6日,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55歲的求某已經可以下牀行走了。而幾天前,她還是嚴重的泡型包蟲病患者,泡型包蟲已侵犯她的下腔靜脈,如不及時治療,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今年6-7月,董家鴻院士團隊赴果洛州各縣,開展了一場溫暖人心的包蟲病公益救助活動。求某就是在此次活動中被篩查出來的包蟲病患者。由於她的病情複雜、年齡大,董家鴻院士親自爲她做手術。手術十分順利,肝臟包蟲病竈被完整切除,手術過程幾乎沒有出血,術後求某身體恢復得很好。

此次與董家鴻院士同臺手術的還有果洛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包蟲病診療中心主任才旦,這個在果洛州“土生土長”的醫生怎麼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能和院士同臺手術。

“我已與董家鴻院士同臺了10多次手術,我是他親自培養的第一個果洛本土的肝膽包蟲病外科藏族醫生”說起與院士同臺手術,才旦一臉的自豪。

2022年夏天,7歲的久治縣患兒桑傑(化名)被確診患有泡型包蟲。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與董家鴻院士在遠程視頻會議中對桑傑的病情進行評估和分析,董家鴻院士指定此次手術由才旦主刀。

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讓才旦既興奮又緊張。自己多次學習演練董家鴻院士手術中打結、切膚、止血、縫線等方法和技巧,現在就要真刀實槍上場了。才旦心裡不住地給自己打氣:大膽迎接這次挑戰,認真做好手術前的準備,絕不辜負院士的期望。

董家鴻院士很快飛到果洛,與才旦同臺手術。手術中,董家鴻院士站在才旦對面,認真指導才旦進行手術,手術經歷兩個多小時順利完成。此次手術的成功,填補了果洛州本土醫生不能開展包蟲病手術的空白。

在董家鴻院士團隊的持續幫扶下,目前,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已完成386臺包蟲病手術,才旦團隊已能夠獨立完成較複雜的包蟲病手術,使果洛縣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勇擔醫療幫扶使命

董家鴻院士帶領團隊先後20多次深入海拔3700米以上的果洛、玉樹等地包蟲病流行高發區進行醫療幫扶。他們每到一處,都到病房認真查看每一位包蟲病患者,詳細詢問病史,爲疑難複雜的患者制定合理安全的診療方案。他們成功完成了以肝臟多發性泡型包蟲病、泡型包蟲病竈侵犯腔靜脈等風險高、難度大的手術,將“精準肝切除”理念和手術方式應用於包蟲病的治療,不少患者已被當地醫院判了“死刑”,而經過董家鴻院士的妙手回春,他們的生命重新得以延續。

“感謝董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是達日縣藏族女孩卓瑪(化名)曾在作文中寫到的一句話。當時卓瑪被確診爲肝包蟲晚期,各醫療單位束手無策,卓瑪整日以淚洗面。董家鴻親赴果洛,爲她做手術,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卓瑪從第二天就開始恢復,沒過多久就出院了,至今沒有任何復發的跡象。手術一年後,董家鴻院士還一直牽掛着這個遠在果洛的藏族女孩,寫信詢問她的康復情況,還託人送來慰問金。在卓瑪眼裡,董家鴻院士不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她的親人。

而董家鴻院士也早把牧區羣衆當作自己的親人。考慮到當地羣衆包蟲病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他經常在完成多臺手術後,顧不上休息,爲當地牧民羣衆開展健康宣教,傳授包蟲病相關知識,從源頭上預防包蟲病的發生。每次聽到“董曼巴”(曼巴,藏語,意爲醫生)來了,牧民們都會前呼後擁趕來,爲他獻上哈達。

近年來,董家鴻院士組織30多名國內知名肝膽外科和超聲科專家深入青海省農牧區實施“包蟲病清零”救助活動,開展“手把手”示教培訓50多場次,培訓臨牀包蟲病專業人員180人次,完成重點人羣包蟲病篩查18000餘人次,診斷2000多人次,開展屬地規範化手術600餘臺,青海省包蟲病人羣平均患病率由2012年抽樣調查的0.63%下降到目前普查的0.30%。

董家鴻院士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讓青海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了“院士級”的醫療服務,極大地改善了包蟲病患者的生存狀況,助推了民族團結發展進步,也爲青海省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