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頻頻!“大魚吃小魚”,券商併購潮來襲
《投資者網》葛凡梅
近年來,券商行業的併購潮持續升溫,監管層鼓勵頭部券商通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以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和優化資源配置。
2023年和2024年,證券行業出現了多起引人注目的併購案例,如“平安+方正”、“太平洋+華創”、“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以及“國信+萬和”等。這些併購案例不僅涉及大型券商,也包括中型券商之間的整合。隨着政策鼓勵和市場環境改善,券商行業開始加速併購重組,形成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
特別是在2024年,券商併購潮進一步加速。例如,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於9月5日晚間雙雙發佈停牌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股票9月6日起停牌;“國聯+民生”併購案在2024年9月3日獲得了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覆;國信證券在2024年8月22日宣佈擬收購萬和證券。
“大魚吃小魚”
券商行業的併購潮正在加速,這一現象在2024年尤爲明顯。近日,年內券業第六例併購案出爐,深圳國資委旗下老牌券商國信證券或將與萬和證券合併。
8月22日,國信證券發佈《關於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的停牌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萬和證券53.0892%的股份。
從公司體量和財務數據看,這場併購可謂“大魚吃小魚”。據2023年報數據,國信證券的淨資產規模超千億元,約爲萬和證券的20倍,投行業務淨收入約爲萬和證券的17倍。
公開資料顯示,國信證券前身是深圳國投證券,1994年由深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與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據其2024年半年報,截至2024年6月末,國信證券資產總額4656.81億元,負債總額3530.62億元,在全國117個城市共設有239家營業網點。
從業績表現來看,國信證券名列前茅。2023年年報顯示,國信證券全年總營收爲173.17億元,位列行業第12名;淨利潤爲64.27億元,位列行業第9名。2024年上半年,國信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77.57億元,歸母淨利潤31.3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股權融資階段性降溫的2024年上半年,國信證券完成股票承銷項目4.83個,行業排名第十一;募集資金49.22億元,行業排名第八。
而萬和證券則屬於小型券商。公開資料顯示,萬和證券成立於2002年,由深圳市財政金融服務中心、海口市財政辦公用品服務公司和成都市財盛資產管理中心共同出資成立。
證券業協會官網披露的萬和證券2023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淨資產總額爲54.47億元,在全國18個省市地區共擁有證券營業部25家。
根據證券業協會對2023年145家證券公司進行的初步排名統計,2023年萬和證券總資產行業排名85名,淨資產行業排名84名,淨資本排名84名,營業收入排名100名,淨利潤排名99名。
國資擔任“加速器”
目前,證券行業已進入併購重組白熱化階段。在這場券商併購熱潮中,國資或在其中擔任着“加速器”職能。
比如,國信證券和萬和證券的實控人均爲深圳市國資委,此次國信證券併購萬和證券,也被市場視爲深圳國資主導下的內部資產整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正式開啓合併,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國聯+民生”併購案中,離不開江蘇省國資委的積極推動。
具體來看,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合併,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併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涉及多業務牌照與多家境內外上市掛牌子企業,屬於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國泰君安證券實際控制人爲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第一大股東爲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穿透股權後,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
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合併,將催生出一家航母級證券公司。按照2023年數據測算,合併後新機構的總資產、歸母淨資產將分別達1.68萬億元、3300億元,均處於行業首位。
而在“國聯+民生”併購案中,國聯證券控股股東無錫市國資委的積極推動也對加快合併進程作用。
資料顯示,成立於1986年的民生證券也算是“老牌券商”,此前是“泛海系”金融版圖中的一塊“拼圖”,其實控人是泛海控股的實控人盧志強。隨着股權拍賣,盧志強也失去了民生證券的控制權。
從進程來看,2023年3月15日,國聯證券控股股東國聯集團通過司法拍賣競得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億股股權,佔總股本的30.3%,成交價格約91億元。
同年4月25日,國聯證券發佈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稱,該公司擬發行股份收購國聯集團等45名對手方持有的民生證券95.48%的股權。這預示着,兩家券商重組整合進入實質階段。
今年2024年8月8日晚間,國聯證券發佈了重組草案,計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民生證券99.26%的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發行不超過2.5億股A股股份。交易總對價達294.92億元。
9月3日,江蘇省國資委已批覆同意此次交易。9月4日,國聯證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收購民生證券99.26%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相關議案。
此次併購案從發佈重組草案到江蘇省國資委批覆,再到股東大會通過,進展速度之快令人矚目。根據監管規定,國聯證券要在作出股東大會決議後三個工作日內,向上交所報送申報材料,雙方整合工作即將正式進入後續的監管審覈階段。
業內人士預計,隨着監管審覈的完成,這一併購案有望成爲證券行業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催化事件。
併購重組熱潮來襲
回顧近30年,我國券商行業經歷了四輪併購潮。公開資料顯示,一是1995年至2002年,“分業經營”併購潮;二是2004年至2006年,“綜合治理”併購潮;三是2008年至2010年,“一參一控”併購潮;四是2012年至今,“市場化”併購潮。
去年以來,監管層面多次提及並鼓勵券商以併購重組的方式做優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比如,2023年11月,證監會提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今年4月12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也明確指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證監會也集中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文件,明確“到2035年形成2至3傢俱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目標。
政策助推之下,券業併購的市場預期也不斷升溫。除了“國泰君安+海通”“國聯+民生”“國信+萬和”併購案之外,其他多起併購也在進行中。例如,2024年首單券商併購案——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西部證券計劃收購國融證券,華創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等券商企業的併購重組也在推進之中,以及平安集團有意收購方正證券的消息也備受關注。
舉例來看,太平洋證券與華創證券的合併案中,去年12月底,太平洋證券大股東變更獲證監會反饋。華創雲信表示,2024年1月,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華創證券將在證監會覈准股東資格後,到法院領取執行裁定書,辦理股權過戶手續。
“浙商+國都”是2024年首單券商併購案,在今年5月27日,浙商證券公告稱,公司與國華能源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受讓其持有的國都證券4.49億股股份,對應7.69%股份,成交價格爲10.09億元。
與此同時,其餘券商的併購重組活動也在推進中。在3月29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迴應與平安證券整合進度,稱正在按節奏推進相關工作;今年6月,西部證券在公告中宣佈正在籌劃收購國融證券;今年7月,錦龍股份發佈《關於正式公開掛牌轉讓東莞證券20%股份的議案》,公司董事會同意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公開掛牌轉讓持有的東莞證券30000萬股股份(佔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掛牌底價爲22.72億元。
目前,政策支持券商通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券商行業併購重組風起雲涌,可以預見,未來證券行業還會有更多的市場化併購重組誕生。(思維財經出品)■
券商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