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頻頻 中國力拚人民幣國際化

臺灣銀行家:想動搖美元霸主地位?沒那麼簡單(臺灣金融研訓院)

人民幣積極朝向國際化的發展史,始於2009年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當時的背景是全球剛經歷了2008年9月的金融海嘯,歐美國家金融體系元氣大傷,相對的,中國則是挾2001年底加入WTO之後積累的雄厚經濟實力,作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與最大出口國,推出「四萬億」救市,儼然成爲當時的流動性提供者。尋求金融話語權戰略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開始出現,也開始了人民幣邁向國際化貨幣的道路。

2013年9月29日掛牌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曾期望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方案要求,加大金融創新開放力度,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

然而上海自貿區成立至今,十年過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仍未實現。當初喧騰一時的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似乎也從衆人矚目的璀璨光芒中,逐漸黯淡,步入平凡。

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行長,也曾擔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的金立羣,他的談話就比較誠實地公開表示,根據貿易和商業的需要,美元的重要性會改變,但仍是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重要性雖然提升,但「取代」意味着美元完全退出,「這不可能」。金立羣也強調,除非整個美國破產,美元纔會被「摧毀」,認爲人民幣重要性上升就會驅逐美元的想法是錯誤的,人民幣其實是在與美元和其他貨幣更緊密合作,維持國際貿易和投資秩序。從以上的話語,或許就可解答近日一度成爲熱議題目的人民幣動搖美元霸主地位之問。(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