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控制成本 Q1虧損收窄

截至臺北時間20日下午4時23分,鬥魚美股盤前大漲8.28%至1.57美元。但近一個月(截至5月19日),鬥魚美股股價累計下跌18.08%。

界面新聞報導,鬥魚第一季主要收入來源—直播收入,年減13.6%至17.27億元。鬥魚財報指出,主要是實施審慎的經營策略,選擇對某些交互功能作出調整,以促進其平臺的長期發展所致。

鬥魚創辦人陳少傑表示,2022年第一季,鬥魚繼續執行「以遊戲爲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臺」的發展戰略,在選擇性採購版權的背景下,加強對自制賽事內容的合作與投入,與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繼續深度合作,透過優質豐富的遊戲內容和精細化營運,保障鬥魚整體平穩營運。接下來,鬥魚將繼續在透過直播、影片等豐富的內容形式和創新互動的營運方式,在保持大陸游戲直播業領先地位的同時,探索新的增長點。

早在2021年9月,大陸文旅部就公佈管理辦法,規定MCN(多頻道聯播網)機構或直播公會,不得以帶頭打賞等方式誘導用戶消費。大陸文旅部等部門2022年5月7日聯合公佈,直播平臺應禁止未成年人蔘與現金儲值等各類打賞。

南方日報報導,隨着各項行業新規落實,打賞受到嚴格限制和規範,這對於以此爲生的平臺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市場人士分析,直播業已接近年增率天花板,付費用戶增長率大幅放緩,再加上「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規」導致的未成年玩家銳減,以及缺乏適合直播的熱門遊戲等因素,2022年直播業恐遭遇新一波的「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