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中國不會取消200億空客訂單,法國對電動車下手!我們怎麼做?

賭中國不會取消200億的空客訂單,對我國電動車下手,歐盟對華徵收關稅投票結果已出,10個歐盟國投了贊成票,法國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歐盟各國針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那麼我國200億的空客訂單還會繼續嗎?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加稅,投票結果已出

自中國電動汽車崛起打開市場,一度讓並不景氣的汽車行業迎來一波又一波熱潮。在歐美等各國大力推行環保政策下,綠色無污染的電動汽車成爲了趨勢。

數據統計,2023年我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達到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超越了日本,成爲最大汽車出口國;2024年前9個月,我國電車出口量達到153萬輛,同比增長13%。

在近幾年中,我國的電動車遠銷海外,創下一次又一次的佳績,也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

然而,在我國汽車出口如火如荼之際,國外開始給我們“使絆子”了。美國率先針對我國的新能源車加稅,甚至上調至100%,試圖打壓。

有了美國的帶頭,歐洲國家紛紛開始動搖,也紛紛開始試圖對華加稅。不過,對比美國的堅定,歐盟等各國態度不一,一直搖擺不定。

24年6月份開始,歐盟就開始想要進一步增加對我國新能源車的稅收,開展了所謂的“補貼”調查。8月,歐盟直接針對我國的上汽、吉利、比亞迪等國產車臨時收取額外稅費。

如今的貿易局勢本就較爲緊張,繼續增加稅收,無疑讓生意更難做。歐盟的這一舉措,在汽車行業也引發廣泛關注,歐盟之中也有不少國家提出反對意見。

10月4日,針對對華汽車增加稅收一事,歐盟開啓投票表決,其中10個國家投了同意票,12個國家保持中立態度棄票,而德、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投了反對票。

按照規則,需要15張反對票,亦或者反對票達65%,才能夠否決提議,反之將會視爲同意。這一次的結果很顯然反對票沒有同意的多,意味着對華徵加汽車稅成爲了既定事實。

其中,最令人意外的當屬於法國投了同意票。要知道,我們跟法國近些年的合作並不少,尤其是航空領域,更是在坐落於法國的空客公司直接下一個200億的大單,且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大單。

法國這時候投出同意票,似乎在賭我國不會撤銷這一筆大訂單,像是把我們“吃”的死死的。

當然,針對法國的加稅,我們並不是沒有任何動作,反手就對白蘭地實施反傾銷,必須要其產業在中國繳納保證金,否則就不能進入中國市場售賣。

歐盟跟我國航天領域合作關係一直以來都較爲緊密,中國也是他們的大客戶之一,他們對我國新能源徵稅,難道就不怕200億的訂單“飛”了嗎?

我國向空客下單200億,訂單走向或成謎

不少網友看到歐盟對華加收徵後,不由得感到憤憤不平,甚至提出瞭解除空客訂單反制的提議。

在此之前,我國曾經歷了被美背刺,爲了限制我國的發展,美國出臺法令限制向我國出口芯片。在等到這一消息之後,我國取消了321億美元芯片訂單,開始轉向國內市場,自己造芯片廠。

如今,歐盟國家對我國的新能源車加稅,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取消空客的訂單來反制?

在如今貿易戰激烈的背景之下,空客訂單的走向似乎成了謎,國際網友們也在紛紛猜測其走向。

衆所周知,在航空領域尤其是民用飛機,美國波音跟歐洲的空客是兩大巨頭,他們也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世界上大部分的民機訂單都握在他們手中。

我們跟美國的關係一直都較爲微妙,雖然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貿易,但他們近些年來對我國越來越忌憚,出臺針對的政策也越來越多,局勢不明。

波音的產品廣銷各個國家,在行業內也享有盛譽,但他們的產品也是出事最多的國家,幾乎每年都有波音故事發生,這一度導致消費者對其失去了信任。

我國一直以來都對人民的生命安全極爲重視,因此民機的選擇上也慎之又慎。現如今,我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生產的大飛機,可中國市場龐大,國內的生產不僅要內銷,還接了不少國外單,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必須還要從國外公司訂購。

波音跟空客兩者之間,我們選擇與空客進行合作,2023年我們向空客訂購了160架民用飛機,訂單總金額達200億美元。這也是他們近些年來接到的最大一筆訂單,我們也算是大客戶了。

爲了能夠保證訂單準時交付,計劃在我國天津、蘇州建立生產線,這意味着歐洲空客跟我國合作基本達成。

在我們的貿易合作密切之際,歐盟對我國新能源加稅,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畢竟雙方合作講究的是互利共贏。

我們本着友好的合作態度,而對方似乎並不是這樣想,他們擔憂我國的新能源崛起太快,衝擊當地市場,導致當地汽車企業走下坡路,於是想辦法開始抵制新能源車。

不過,我國跟空客已經簽訂了合同,並且着手在我國本地建立工廠,訂單應該不會輕易被取消,否則對雙方都不利。

或許,我國會從其他方向出手表面自己的態度,未來會不會跟他們繼續合作,那就不好說了,還得看後期的局勢走向以及雙方的談判。

空客在華本土經營化,揭示後續走向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形式在不斷地深入,國家跟國家之間的貿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市場上的“蛋糕”就那麼大,人人都想要分一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上桌。

近些年來,我國的飛速發展搶佔了很多市場,不管是那一行業在世界都能夠排得上號,全球基本上都有中國製造的產品。

以前,我們利用密集低廉的勞動力,將輕工業產品銷往全球。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開始向科技領域走得越來越深。

就以汽車行業爲例,市場以前基本都被美、德、日等國家瓜分,我們根本排不上號。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走在了前列,大規模向國外出口,很快佔據了大部分賣方市場。

我國市場佔據越來越大,導致其他國家市場縮小,於是他們就想方設法地來限制,加稅就是手段之一。

在航空領域,空客跟波音是當之無愧的巨頭,或許看他們應對國際市場的動作,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見一斑,學習經驗。

爲了能過不斷地提升市場地位,並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不僅僅依賴本國單一化生產,而是放眼不同國家,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和合理優化配置資源,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大小小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已經超過30年曆史,不僅給國外企業創造了經濟價值,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衆多就業崗位。

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大力發展航空工業,但是苦於缺少技術經驗陷入瓶頸,在我國技術人員不斷堅持下,我國自主研發的大飛機落地,也算是創下了新突破,但對比空客、波音而言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民航科技行業歐美市場依舊是雙壟斷局面,當地市場基本飽和,亞太地區的需求巨大,也是巨大市場。

空客正是藉着這一點,跟我國展開合作,換得了一大批中國訂單。爲了能夠“吃”下中國的大訂單,他們答應在中國建設生產線。

或許,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想要在未來競爭記錄的市場之中佔據一席之地,擴寬思維也很重要,發展跨國公司,打入各個國家的內部也不失爲明智之舉。

當然,最重要的依舊是不能太過依賴進口,着重發展我國的技術,爭取不受他國桎梏也是重中之重,需要跨開兩條腿走路。

大家對於歐盟對我國新能源車加稅一事如何看待?我們對此如何才能夠有效反擊呢?歡迎留言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sho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