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以來最重磅!美將審「臺灣政策法案」優劣利弊一次看
看待臺灣政策法案的優劣利弊,必須考量到大陸的看法與感受。(圖/路透社)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將在美東時間14日下午2時(臺北時間15日凌晨2時)審議「臺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簡稱TPA),被視爲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以來,美國再次大幅改動對臺政策的具體行動,許多條文都在幫助臺灣增強防衛實力,以及提升臺灣駐外機構的地位,這是美國政界迴避「一中政策」的前題所做的特殊做法,雖然符合臺灣的期望,但是大陸也必然出現相應的反制行動。
TPA的提出者是民主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因此該法案在共和、民主兩黨都有支持者,這使得它通過的可能性很大。與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相比,TPA的條文顯得更支持臺灣,其中將原本駐美的準外交機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美國在臺協會」更名「美國代表處」,機構可出現中華民國國旗;在安全保障方面,法案將承認臺灣爲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以促進彼此更爲緊密的軍事和安全關係;並要在4年內,提供臺灣45億美元(約1350億元新臺幣)的軍援(借款)。
法案還提到,假如兩岸出現戰爭危機,國會將迫使白宮對中國大陸大型金融公司實施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如何看待TPA?有兩派截然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表示,美國必須做更多的事情來幫助臺灣,而一些人則擔心,某些條款會激怒中國大陸,反而使臺灣陷入更直接的危險。
共和黨威斯康星州衆議員加拉格爾(Michael Gallagher)等支持者表示,「TPA 早就應該出臺,而且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更顯得重要。烏克蘭戰爭爆發前的威懾失敗表明,我們不能等到開了第一槍以後,纔開始向臺灣提供關鍵武器。」
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認爲:「如果法案以目前的形式通過,我們將面臨一場重大危機。因爲中國大陸將會做出非常強烈的迴應,否則行政單位會被視爲軟弱。」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TPA 將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一箇中國政策,後果是極其惡劣。一旦成爲法律,將對中美關係產生顛覆性影響,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非常駐研究員 德倫(Jessica Drun)則對法案中「通過加強軍事合作和深化經濟聯繫,重點支持臺灣」的部分表示歡迎。但她也警告「許多部分都是象徵性的,可能弊大於利 。」
美國政府與國務院的態度也是如此,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ck Sullivan)表示,「其中的某些部分是有助於臺灣加強其國防安全,但其他部分則令人擔憂」。知情人士就表示,白宮擔心的就是那些可能引發挑戰一中政策的機構改名。
史丹佛大學研究員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TPA 的立意或許良好,但大多數做法都適得其反。它並沒能夠威懾中國大陸,反而激怒了他們。大陸內部會形成一種對臺動武的理由,幫助他們爲戰爭做準備。」
但她也說,臺灣官員最近告訴她,這類法案有助於提振臺灣的內部士氣,可能鼓勵臺灣人民起身戰鬥,在美國加入衝突之前支撐更長時間。
這種看法顯然是借鑑了俄烏戰爭的局勢,而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塞耶斯(Eric Sayers)則表示,多數專家都認爲,與俄羅斯相比,要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懲罰是更爲複雜與困難。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巴塞洛繆(Carolyn Bartholomew)表示,在國會,臺灣確實有許多朋友,並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但政治結果總是發出不良的危險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