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確保平臺與騎手的信息通暢,有助於推進算法治理
平臺算法的透明度是近年來討論平臺經濟中關鍵議題之一。
日前,爲加強騎手權益保障,餓了麼公佈九項舉措,包括落實算法公開常態化、建立更廣泛的算法溝通機制、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完善算法樣本的篩選機制、上線休息提醒功能防範騎手疲勞作業、正向引導及規範騎手配送過程中的行爲、承諾騎手申訴解決時效、建立算法的騎手集體協商機制、加快共建騎手友好型數字化未來社區等。
2024年11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提出了算法導向正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自主可控、責任落實等一系列重要原則。美團、餓了麼、抖音等平臺相繼公佈一系列算法透明化舉措。
騎手已經成爲不容忽略的就業羣體,據美團CEO王興在2024年9月的內部信中透露,2023年美團平臺上的騎手人數已達到約745萬。《2023年餓了麼騎手權益保障報告》顯示,餓了麼平臺活躍騎手超過400萬。伴隨“困在算法中的騎手”、配送時間、交通事故等話題不斷浮現,近年來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相繼改進算法策略來解決相關問題。
“算法溝通機制的核心是確保平臺與騎手之間的信息流動暢通無阻,尤其是在算法如何影響工作內容、工作分配以及報酬方面。”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告訴界面新聞。
張成剛解釋稱,清晰地向騎手解釋算法的基本原理和運行機制,平臺可以提高勞動者對算法決策過程的理解,減少算法帶來的不公平感或不信任感。此外,平臺還應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允許騎手向平臺反饋算法決策的影響,並對算法進行調整或優化。
他認爲,當前以騎手爲代表的零工經濟從業者主要面臨兩大權益保障問題,一是騎手的收入往往與其完成的訂單數量直接相關,收入波動大,爲了獲得更多收入,騎手拉長工作時間,缺乏休息和穩定的工作保障。二是無法享受企業員工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福利。
針對過勞工作等問題,餓了麼算法工作人員介紹,平臺已在全國範圍上線防範騎手疲勞作業的機制。餓了麼還將廣泛聽取一線騎手的聲音,推動算法向着更人性化的方向不斷優化與迭代。
在美團、餓了麼上線防範騎手疲勞作業的機制後,也有騎手提出不同意見,認爲這一舉措影響騎手的工作體驗,過度干預騎手的自由。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不少騎手屬於衆包性質,會同時跑多個平臺。一個平臺強制休息,騎手仍會在其他平臺繼續跑單。
美團、餓了麼等平臺正在通過改進算法平衡商家和騎手的矛盾。界面新聞從線上平臺從業者方面瞭解到,相較於以前,騎手的送單時間已經有所延長。這一舉措有利於緩解騎手和消費者的矛盾。
針對公衆比較關心的訂單預估時間不足的問題,餓了麼一方面將“時間點”調整爲彈性的“時間段”避免騎手過度追求速度,另一方面已在算法樣本中剔除時間明顯過短以及涉及交通違章的訂單。此外,餓了麼還增加了騎手安全因子在派單調度中的比重。
根據公告,餓了麼將公佈蜂鳥物流配送算法的基本原理、運行機制以及應用場景。
當前,平臺算法在調度和派單等方面起到了基礎性作用,界面新聞曾報道過不少騎手通過外掛黑產軟件搶單等行爲。張成剛指出,當前平臺算法存在透明度不足等潛在不公正問題,工作原理和決策依據不完全透明,騎手可能不清楚爲什麼會被分配到某個訂單導致騎手感覺到不公正對待。
二是算法存在偏見和歧視等問題。例如,算法可能會根據歷史數據偏好分配給某些地區更多訂單,亦或在評分系統設計上,可能對新手或特定背景的騎手不利。
“當騎手和其他平臺工作者能夠理解和預見平臺如何分配任務和計算報酬時,他們更有可能感到被公平對待,從而增加對平臺的忠誠度和工作滿意度。”張成剛解釋道,公開透明使得算法設計和實施過程受到更廣泛的監督和審查;算法透明化也可以幫助勞動者更好地理解其工作環境和收入構成,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爭取權益。
但他也表示,算法的運行機制受大量動態因素相互交織影響,這些機制背後可能存在一些潛在問題。解決算法偏見還需要在算法設計階段採取更多的技術手段。例如,通過引入公平性約束,在算法中加大對多元化因素(如地域、性別、工作經驗等)的考量,確保不同羣體的權益不被忽視。
張成剛建議,除了公開算法的基本原理,平臺如果希望讓消費者和勞動者更清楚地理解算法的影響,應該進一步公開算法的動態調整與更新機制,說明算法爲何調整、調整背後的邏輯以及勞動者的反饋。例如,平臺可以定期發佈算法公正性和透明度評估報告,詳細列出算法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公平性問題及其解決進展。
此外,張成剛認爲,平臺在算法治理方面還可以有三方面提升:
一是算法決策的具體細節、使用的數據類型、如何處理異常情況等,平臺可以提供更詳細的案例,讓利益相關者能夠充分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影響。
二是平臺應提供有效的反饋機制,讓騎手和用戶可以反饋算法決策相關的問題或不公正現象。例如,平臺採用騎手懇談會等機制收集騎手的反饋信息,可以促進平臺對算法影響的持續評估和必要調整。
三是算法倫理和合規性的第三方評估。隨着算法在關鍵決策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應由第三方組成的倫理委員會等,審覈平臺在數據保護、反歧視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同時,平臺應當建立或完善算法倫理指南,確保算法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尊重人權和個人隱私。
隨着平臺經濟的迅速擴張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在算法質量、勞動者權益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仍有可以進一步完善之處。
首先,技術創新的速度往往超過了法律法規的制定和更新速度。例如,算法的決策機制快速變化,但相關的法律法規更新可能不夠及時,導致新出現的問題無法被現有法律覆蓋。其次,平臺經濟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如交通、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需要多個監管機構協調合作,但各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可能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