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建設全國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信息化服務平臺——用心用情關愛勞動者
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隨着移動互聯新業態的普及,全國各地隨處可見那些“奔跑”在大街上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福建省廈門市高度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通過暢通維權渠道、加大職業傷害保障、加強便利場所建設、引入應急救護培訓、探索“零工市場”就業服務等方式,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強化服務保障,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爲勞動者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職業環境。
在海滄區坪埕工會愛心驛站,空調送來陣陣涼意,爲剛配送完快件的順豐速運快遞員吳亮亮、石正洪等人驅走炎熱。自2019年建立以來,該驛站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放,就近、就便解決工作人員的休息、就餐等實際問題。
廈門城建市政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林文琪說:“我們把原來只用於環衛工人休息的驛站對外開放,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考慮到部分勞動者夜間作業時間較長,下一步,我們將把具備改造條件的工會驛站升級改造爲24小時開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市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32萬多人,其中配送和快遞行業(騎手)約10.6萬人,出行網約車人員約15.4萬人,家政服務人員約4.8萬人。這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這座城市裡絕大多數時間都忙於奔波。對這些從業者來說,在哪兒休息成爲一個問題。
爲了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忙碌之餘享受片刻放鬆,廈門市依託各種公共場所,建成了遍佈全市各個區域的愛心驛站和戶外驛站,爲他們創造了一個個“臨時家園”。
在湖裡區綠牌新天地園區,來給新能源汽車充電的網約車司機盧海木趁着這個空檔,到“鷺尚新鋒·網約車司機小站”休憩。他說:“我們是在路上跑的,以前沒有小站的時候,吃飯、充電都要自己去找,很難找到既能充電、吃飯又可以休息的地方。小站的建成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多便利。”
“您的訴求是什麼?工資發放情況有記錄嗎?”在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會議室裡,工作人員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就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資發放所產生的爭議與當事雙方進行溝通。
爲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廈門市於去年9月13日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這是福建省首家、全國領先的專門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實體化、綜合性服務平臺。
廈門市人社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吳目國介紹,中心採用“線下爲輔、線上爲主”的權益維護模式,向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線上線下維權服務。同時,還引進工會調解、司法調解、司法援助等力量,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提供全方位保障。截至6月底,該中心辦理案件714件。
除此之外,廈門市正加快建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信息系統,這也是全國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信息化服務平臺,建成後將實現權益保障、公共服務、監測預警和決策分析支持的一體化管理。
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平臺系統負責人黃健說:“目前,該項目已立項建設,系統框架已完成搭建,權益保障公共服務首頁、勞動用工備案、技能培訓、維權保障和益鷺保模塊等項目已上線。”
今年1月份,廈門市紅十字會聯合相關部門、企業,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流動救護員”隊伍。
廈門市也十分重視職業技能培訓,拓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展空間。去年9月,湖裡區人社局、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湖裡區新興產業職業技能提升基地,遴選一批師資力量雄厚的職業培訓學校,聚攏優質社會資源,爲互聯網營銷師、動漫影視製作等新興產業的職業工種提供技能培訓服務。
湖裡區企學職業培訓學校校長何冬蘭說:“近幾年,電商平臺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讓新媒體電商成爲一個熱門行業。我們會在新媒體電商領域做一些系統化研究,讓有需求的人通過我們的培訓提升職業技能,從而提高學員的競爭力。”
思明區開元街道陽臺山社區的零工驛站,是一家專注於家庭看護、醫院陪診的社區零工驛站。該驛站與第三方醫療健康企業合作建設,在爲周邊居民提供就醫陪診、居家照護等健康服務的基礎上,還爲周邊零工從業者提供求職登記、崗位推薦等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